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锔瓷/至美华夏传承文化成长系列

  • 定价: ¥26.8
  • ISBN:978754176717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未来
  • 页数:136页
  • 作者:伍剑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锔瓷》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暑假赋闲在家的男孩群在外婆的支持下,拜锔瓷师傅李师傅学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江城,显然是以武汉汉阳为背景的,但故事又不是简单地把武汉的生活给予呈现。这部作品既有童年生命的书写,又有成年人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内涵的呈现,可以说,这是一部立体的小说,是带着作家深刻思考的文字。本书是一部回归文学、回归阅读、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

内容提要

  

    “至美华夏传承文化成长系列”是一套向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致敬的原创儿童文学小说,故事主题围绕少年成长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濒危却有着极大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孩子的视角、鲜活的故事和细腻的语言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是一套传承民族技艺,发扬工匠精神的青少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锔瓷》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伍剑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少年群在外婆的支持下,拜李师傅学锔瓷的经历。十二三岁的少年群淘气又调皮、贪玩,也偶尔犯偷拿东西的小错,却在学习锔瓷这门古老手艺的过程中,在李师傅的教导下,学会了做人和做事。锔瓷手艺人李师傅沉浸于自己的工艺世界,以赤诚之心打磨技艺,展现出的是诚诚恳恳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中国匠人精神。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如诗如画的语言,作者用细致入微的文字展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每一副画面都如在眼前,优美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伍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副主任、汉阳作家协会主席,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童话科幻作品近六百万字,出版童书六十余本。主要作品有“男生吹吹系列”二十六本,“5班乐翻天”四本,《外婆》《斗狗场的雪狼》等。其作品曾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精选》等二十雨中选本,曾获得“星云奖”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最佳原创图书奖、“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作品《外婆》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获桂冠童书奖,被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好书、《中国读书报》季度好书,是多个地区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目录

老头儿
学艺
艺与人
后记
师父的话

前言

  

    一部具有文化穿透力的佳作
    谭旭东
    伍剑兄担任武汉市汉阳区的作协主席,不仅勤奋写作,在业余时问也主编文学刊物,扶持年轻作者,还指导孩子们写作文,组织作文比赛。
    年前,伍剑邀请我和张菱儿老师去武汉,为他组织的“童眼看世界”作文比赛颁奖。聊天时,他告诉我其刚写好一部中篇,叫《锔瓷》,让我读一读。他、张菱儿、魏强等一起讨论时,还说到“锔瓷”这个书名是否会造成阅读障碍,因为现在的孩子可能绝大部分没有听说过锔瓷这回事了。
    锔瓷是一种修补瓷器的民间手工活儿,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了。所以,张菱儿老师认为“锔瓷”这个书名是否可以更换。当时,我没读过作品,不便提出意见,但“锔瓷”作为书名,的确很难让现在的小读者理解。
    待我回到北京,伍剑兄即通过电子邮件发来了《锔瓷》,我读了两遍,蛮喜欢。当时就有冲动要写短评,但手头上有两件急事,暂时放下了。这不,过了元旦,临近春节,才打开电脑,来写点儿感受。
    在读伍剑兄的《锔瓷》之前,我给浙江李一锋老师的儿童小说《遇见男孩丁小点》写了书评,认为那是之前我读过的最好的长篇儿童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我的评价并不离谱,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上架三天就加印了,创造了童书出版的奇迹。
    现在,我要说伍剑兄的《锔瓷》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中篇儿童小说。这部作品标志着伍剑在写作上的华丽转身:他写《男生吹吹》系列时,是初期的原生态叙事;他写《外婆》时,是他回归亲情世界、书写生命感悟的突破;他现在写《锔瓷》,却是超越自身生命经验的一次艺术探索,是从经验表达到文化再现的一次历险。可以说,《锔瓷》是一部包含了多方面艺术元素的佳作,也是伍剑创作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
    《锔瓷》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男孩群在外婆的支持下,拜李师傅学锔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座小江城,显然是以武汉汉阳为背景的,但故事呈现的不仅仅是武汉的生活。这部作品既有对童年生命的书写,又有成年人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内涵的呈现,可以说,这是一部立体的小说,是带着作家深刻思考的文字。
    具体来说,《锔瓷》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叙述结构的丰富性。这部小说有四条线索:第一条叙事线索,也是小说的主线,即男孩群拜李师傅学锔瓷的过程。故事中的“我”,是叙述者,小说以儿童视角切入,可以说是儿童眼里和心中的叙述空间。第二条线索是男孩群和他的童年伙伴启善、建国之间的交往,小说穿插了孩子之间的游戏和生活。第三条线索是外婆和李师傅一家的交往,这里展示的是成年人的价值观,也让小说多了一种生活的厚度。第四条线索是李师傅与启善的师父剃头匠及外婆等人的交往,这是一个按照成年人的礼仪规则运行的系统,也带着民间风俗习惯的成分。这四条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说的复调叙述,也使小说不再是平面的故事结构,而是一个三维的空间。
    第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这部小说对文化的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小城风俗的表达,小说里多处描绘了街道、铺面、市井风情,如老锦春酱铺、刘家鞭铺、牛杂碎馆、剃头铺、鹦鹉洲、翠微街和归元寺等,这些实景的展示把读者带进了民间文化的深处,让读者感受鲜活的民间生活;二是对民间观念的表达,尤其是小说里对市井人家的交往模式和待人接物的原则有很好的描摹和传达;三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包括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工匠文化等,都有恰当的表现。四是对民间精神的表达。这一点,是支撑起小说文化厚度的关键。可以说,在外婆和张婆婆身上表现的是纯朴的人性、本真的情怀,但在李师傅身上,表现的则是手艺人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民间智慧。在李师傅身上,作家寄托了一种文化理想,他认为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益的东西,也希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作家安排群这个男孩去拜师学艺,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引领,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达,这也是小说对文化的坚守态度。尤其是对人性的挖掘和对民间精神的表达,是最令人震撼的。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即当代文学里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民间文化的表达,一些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民间文化形态,从而既带着政治色彩,也永葆流传价值。或者说,当代文学里最值得肯定的是一些作品里有民间文化精神。当代儿童小说里,民间文化精神其实是失传了的。有些作家写地域文化,也写民俗,却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李师傅这样能够传达民间精神的形象,因此,在那些所谓的地域文化儿童小说或名为“中国故事”的作品里,民间文化精神是缺席的。《锔瓷》的问世,可能会唤醒民间文化精神,呼唤儿童文学由单纯的童年叙事走向文化叙事。
    第三,童年空间的丰富性。小说着重写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孩,一个是群,一个是启善,这两个男孩是好朋友。他们的成长都在一个大的文化空间里,但小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群在善良宽容的外婆的爱护之下得以健康成长,而启善则在相对功利的小环境中成长。但作家都赋予了两个儿童生命自我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小说也具有成长性,有成长文学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锔瓷》在表达童年空问时,是立足于“成长”主题的,即小说里不单单是写儿童,也写成年人。在经典的儿童小说里,表达童年空间时,一定会同时塑造一个与童年空间交叉的成年人的世界;在塑造一个富有成长智慧的儿童形象时,也会塑造一个具有引领力的成年人形象。比如,《海蒂》里,有海蒂,有老爷爷;《窗边的小豆豆》里,有小豆豆,还有一位校长。《锔瓷》里,有一个男孩群,也有一个李师傅。这种经典的童年空间的表达,因为有了成年人世界的交叉,而变得丰富立体。
    第四,语言的丰富性。《锔瓷》里的语言特色鲜明,修辞丰富,表达方式多样。在场景描绘方面,画面感和诗意是非常明显的。在人物心理的描绘方面,又是很注重氛围营造的。在传统文化的表现方面,作家把童谣、古诗词、古文和民间的语言规则融为一体;小说里还有武汉汉阳的地方口语和民间俗语、俚语。因此,读《锔瓷》,好像是在接受一种语言训练,又好像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室。当然,最值得肯定的是,小说的语言很规范,把伍剑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特质和水平展示出来了。
    总而言之,《锔瓷》是一部难得的中篇儿童小说。在儿童小说浮躁的创作情势下,伍剑以《外婆》赢得了读者的情感认同,而《锔瓷》则必将让伍剑赢得文化的声誉。一部《锔瓷》,足以证明伍剑已成为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实力派!

后记

  

    西大街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从外婆的外婆起就住在这条大街上。
    大街上的每一块青石板都留着我童年的印迹……
    有人说:童年,像一杯茶,苦却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像一张白纸,薄却纯洁干净。在我的心中,童年就是一道永存的风景记忆。
    大街上的各种吆喝声,涌进肺腑。
    小脚丫踩在青石板上,又发出踢踢踏踏的声响。
    “群,回家吃饭哦!”那是外婆的喊声。
    “叮叮当当”,太阳没有升起,大街上就传来声响,工匠们开始一日的劳作,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可我又常常在淡淡的云雾中,看见他们,有时候觉得这些记忆越来越清晰……
    仿佛一切都在眼前,不需要闭眼,他们就立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