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托卡马克之谜(精)/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 定价: ¥68
  • ISBN:9787553693583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页数:28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为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三方资源共享、协同创作、精心打造的原创纪实性报告文学丛书。通过回顾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中国科学界创新成就,由叶梅、徐剑、宁肯等著名作家执笔,遵循“夹叙兼议,以叙为主;引评适度,简约为要;人事相彰,以事带人;有点有面,点为核心”的创作原则,谱写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故事”,旨在宣传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弘扬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倡导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及科学文化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自豪感,引领社会风尚,激励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
    本书讲述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重大突破,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新一代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是什么,对科技创新、国民经济有什么作用,礼赞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报国情怀。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风雨兼程的科学历程。作者经过深入采访,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书写了中国核聚变领域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将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逐步推向世界前沿的感人故事。作品语言灵动鲜活,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饱满。
    “托卡马克之谜”的谜底就是“中国精神”。

作者简介

    武歆,1962年出生于天津。天津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文学创作一级。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陕北红事》《密语者》《树雨》《延安爱情》《重庆爱情》等9部,中短篇小说集《诺言》,散文集《习惯尘嚣》。
    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上海文学》《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山花》《江南》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名作欣赏》《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并入选多种年度文学选本。同时还有大量散文、随笔、评论、读书笔记等发表。

目录

第一章  群英会
第二章  领跑·东方超环——“人造太阳”
第三章  并跑·HT-7
第四章  董铺岛-科学岛
第五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第六章  核聚变外交,还有我们的“堆”
第七章  坚定的基石
后记
丛书出版后记

前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站起来,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富起来,在百年未遇的变局中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
    成立于1949年11月1目的中国科学院,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始终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70年峥嵘岁月,中国科学院产出了一大批创新报国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报国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事迹,几代中国科学院人共同谱写了创新报国的华彩乐章。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无论是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抑或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还是2017年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院人创新报国矢志不渝。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邓小平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奠定了我国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科学院发扬创新报国的优良传统,不辱使命,再立新功,从“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再到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水稻分子育种、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基础前沿重大创新成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和实力水平。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人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研究的蔡希陶先生,坚持实地调研、重视一手资料的地理学家周立三院士,还是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先生、药理学家王逸平先生,他们都用毕生的科学实践诠释了求实、创新、奉献、爱国的科学精神。以南仁东先生为例,为了给“天眼”选址,他跋山涉水,在贵州的深山里奔波了12年;身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淡泊名利,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研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科学家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求科学家具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无私忘我、甘于奉献的崇高人格,不辱使命、至诚报国的伟大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竺可桢、吴有训等一批饱经战火洗礼的爱国科学家毅然选择留在新中国;赵忠尧、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纷纷放弃海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积极参与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的建设,研制“两弹一星”,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等,使新中国许多空白领域得到填补,新兴学科得到发展。中国科学院70年的奋斗历程,始终依靠的就是这种文化和精神,我们必须珍视和弘扬。
    “创新报国”对新时期我国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一方面,“创新报国”已经内化为我国科学文化的一部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不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在具体的创新活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了科学文化的内涵。他们所取得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年前,出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共同责任,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瞻性地部署了“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目的是聚焦“创新报国”的主题,回顾我国70年重大创新成就,展现杰出科技工作者群体风貌,倡导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
    五年时光,倏忽而逝。这期间,作家舟车劳顿、深入基层采风,审读专家埋首伏案、逐字逐句精心审读,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同志翻检档案、提供支撑保障,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机关和工作团队的同志们鼎力支持、居间协调,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仔细审稿、严控质量。几许不眠夜,甘苦寸心知。而今,“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首批作品即将付梓与读者见面,相信这批融合了科学与文化、倾注了心血与智慧的作品,这套向历史致敬、向时代献礼的报告文学,能让我们重温激情燃烧、砥砺奋进的70年岁月,进一步坚定执着前行、无悔奋斗的信念,去努力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好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白春礼
    2019年6月

后记

  

    我去过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两次,在那个安静的岛上前后住过13天,也在等离子体所采访了13天。从某种方面来讲,我也算是有过“岛民”的经历。
    在上科学岛之前,我看了上百万字关于核聚变研究的资料,以及等离子体所提供给我的各种视频资料、历史资料。后来采访又记下了五六万字的厚厚一大本笔记。如今书稿完成,心中有许多感慨。
    我对“数理化”可谓一窍不通,当年上化学课、物理课时经常会打瞌睡。高考时“数理化”也是考得一塌糊涂。突然走近如此高深的核聚变领域,犹如参加了一次“物理速成班”。如今回想起来,阅读资料、采访科研人员的过程,也是自己的一次“物理成长”的过程。
    心中的感想太多了,十几万字的容量,根本不能完全书写等离子体所4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也不可能完整表现核聚变研究者的精神全貌,更不能把我心中对从事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尊敬完全释放出来、表达出来。
    但,我尽力了。
    想要一直写下去,但总有停笔的时候,总有结束的时候。
    从2018年的夏季到2019年的春天,我一直沉浸在“核聚变氛围”之中,那些被采访者的容貌,经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由此也让我对生活、对世界有了新的感受和新的认知。从物理学角度去看生活、去端详世界,竟是那么有趣、新鲜。
    物理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变幻莫测的世界,也是永远充满未知的世界。那些个性鲜明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总是让我感动不已。我为他们的事迹流泪,为他们的精神感动。他们是真真正正的中国脊梁。
    在这次深入生活的采访中,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史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们把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让作家有机会走近陌生的科学领域,走近科学家,近距离了解他们,书写他们高尚的精神和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
    等离子体所的张晓东书记、何友珍主任,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综合处的程艳处长,都对这次采访特别重视,仔细安排被采访人员,同时也特别安排相关人员接洽、陪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史馆的赵耀,始终在北京“遥控指挥”,不时传递过来具体信息,只要作家采访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一定会大力协助。
    当然,我还要说一说陪同我采访的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史馆李爽,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综合处孙策,等离子体所综合办蒋缇、叶华龙四位年轻人。
    李爽是位化学博士,个子不高,笑脸盈盈。她始终与我保持联系,总是在说“您看,哪里还需要我们协助,您就尽管说”,这让我感觉特别踏实,心中有底。戴着白色眼镜的蒋缇,文静、大方,有着江南女孩气质,总是在背后默默地做联络工作,很少说话,但她把采访安排得井井有条,凡是被采访的人,都是“爱说话”的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叶华龙是一位很有气场的小伙子,他帮我解答了一个问题,让我记忆深刻。那是我刚来岛上时,我问他为什么EAST实验内部温度必须要高温?叶华龙说,只有高温,才能进行核聚变反应,否则为什么会把EAST叫“人造太阳”呢?他回答得通俗易懂,让初来乍到“物理世界”不知所措的我,立刻有了一种安妥的感觉。最后要说的就是孙策了。在科学岛上,她始终陪我采访,同时也是跟我联系最多的人。她是有个两岁儿子的年轻母亲,性格活泼,做事干脆利落,文字功底也好。她随时给我提供被采访者的基本资料,联系、接洽被采访者,还帮我打印各种资料、联系采访车辆,许多时候她还“指挥”丈夫开车送我去这去那。 一次成功的采访,一段愉快而又时刻感动的“岛民”生活时光。 走近科学家、走近核聚变研究,让我明白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多重要的成果,为什么核聚变研究能够呈现从跟跑、并跑直到领跑的飞速发展。因为中国人有着永远不服输的精神,有着为民族为国家增光添彩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有着自觉的担当意识,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 罗兰·巴特曾说,要从人的身上读出书来。而我从中国科学家身上,能读出一种精神——中国精神。 迷人的科学岛,让人时刻迷醉。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它都呈现出一种瑰丽的色彩,仔细分辨这种色彩,其实就是奉献精神。 还要再去合肥。 想念你——科学岛。 2019年3月18日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