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文 化 > 文化事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

  • 定价: ¥98
  • ISBN:978730253181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页数:343页
  • 作者:编者:杨红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将以“加强非遗传播的意义、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突出典型性和研究性。案例范围包括:以非遗的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保护工作等为内容开展的各类媒体宣传、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普及教育、展示推广等实践情况,对近年来非遗传播的典型优秀案例进行客观、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内容提要

  

    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媒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也通过无所不在的新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流传久远的文化遗产也因此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本书旨在搭建非遗保护、媒体传播、社会教育等相关学科领域互动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增强非遗传播力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作者简介

    杨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师,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兼任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已出版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主持完成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及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在核心期刊及国家行业报刊上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展示空间构建、数字传播等方面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视角
  非遗传播的意义、思路和途径
    一、非遗传播的重要性
    二、非遗传播应该多措并举
  传承与传播—非遗保护的两个方面
    一、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二、非遗保护工作的两个阶段
    三、非遗的传承与弘扬
    四、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社会
    五、结语
  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
    一、放大受众传播面
    二、从技艺到情感,丰富非遗的表达
    三、从项目到精神,提炼非遗的文化内核
  传播视角:非遗传承发展的“链接键”与“外环境”
    一、“传播视角”的定位
    二、传播非遗的必要性
    三、“传播”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作用
    四、发挥“链接键”和“外环境”的正效应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
    一、高科技手段的利用
    二、借力社会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的信息整合与多层次利用
    四、顺应“后真相时代”传播特点
  解码非遗,传播让主流变得更潮流
    一、非遗传播“良性进化”
    二、非遗传播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非遗传播未来展望
  非遗传播: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一、理念:传承和传播“双轮驱动”
    二、定调:不是“授人以鱼”,而是要“授人以渔”
    三、方法:让主流变得更清流、更潮流
  非遗传播要厘清的几项关系
    一、传播方式:综合运用大众和人际传播
    二、受众分析:传播内容应兼顾普及和深度
    三、传播空间:实体和虚拟空间融合发展
  媒体报道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应注意的伦理规范问题
    一、“去语境化”传播导致割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
    二、缺乏职业敏感,忽略事实中对文化多样性的伤害
    三、对“活态传承”缺乏科学理解,导致对文化扬弃的误判
    四、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隐性伦理冲突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传播案例
  影音文献:用影像书写的文明篇章
  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非遗节目的创新
    一、见人—从能人到凡人
    二、见物—从开物到格物
    三、见生活—从新生到衍生
    四、结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传播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互促案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