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阿富汗的中国玫瑰

  • 定价: ¥58
  • ISBN:97875484478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哈尔滨
  • 页数:191页
  • 作者:朴锦兰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朴锦兰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阴差阳错地到阿富汗打拼,做了中国电工集团、安徽建工集团驻阿富汗首席代表,在阿富汗工作4年。期间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复建和中国援建阿富汗相关工程,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书中讲述了她的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境遇与阅历,堪称奇遇与惊险。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小说的主人公、中国在阿富汗女商人朴锦兰的传奇经历,朴锦兰是1966年在哈尔滨出生的朝鲜族女性,阴差阳错地到阿富汗打拼……书中讲述了她的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境遇与阅历,堪称奇遇与惊险。

作者简介

    朴锦兰,女性,出生于哈尔滨朝鲜族,小学和中学在哈尔滨就读。1983年参军,曾多次获沈阳军区军用手枪射击冠军,两次荣立三等功。退役后到黑龙江省外贸公司工作。“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阴差阳错地到阿富汗打拼,做了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安徽建工集团驻阿富汗首席代表,在阿富汗工作4年。其间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复建和中国援建阿富汗相关工程,做出了特殊贡献。同时,她的一些境遇与阅历,堪称惊险。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爸爸妈妈
第二章  少女时代
第三章  射击天赋
第四章  流水的兵
第五章  女大当嫁
第六章  父爱如山
第七章  母爱苛责
第八章  韩国历练
第九章  见证改变
第十章  误打误撞
第十一章  适应环境
第十二章  长城饭店
第十三章  魂断荒野
第十四章  战地玫瑰
第十五章  思念亲人
第十六章  拥枪自卫
第十七章  亲人来了
第十八章  “劫持”飞机
第十九章  亲诚惠融
第二十章  从不信命
第二十一章  再见!山巅美玉之国
我所认识的女中豪杰——阿朴
在阿富汗结识朴姐
记忆中的“老朴
缘于阿富汗
下辈子我当姐姐吧
100集电视系列片《睦邻》第37集
《一个美丽女人的讲述》解说词
后记

前言

  

    1995至1998年,我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担任公使衔参赞时,结识了黑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驻韩代表朴基润先生。由于多次工作上的交往加上同乡的关系,我们很快就成为挚友。朴先生为人热情、诚恳,多次邀请我到他家中做客。当时,他的长女朴锦兰也在韩国工作,初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仅身材高挑、颜值一流,而且性格阳光、快人快语、谈吐不俗,令人初次一见即生好感。我与朴家人的友谊从那时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我们一直保持亲密交往。
    朴锦兰去阿富汗是首先找到我。当时我已经接受特命全权大使的任命出使阿富汗。有关过程在她的《阿富汗的中国玫瑰》一书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阿富汗的一段传奇的经历,对我来说丝毫不感到意外,那些都是她实实在在的经历和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我看来,她当时的实际表现和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远比她自己讲述的更精彩。用绽放在阿富汗的中国玫瑰来形容她十分贴切。从她讲述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她在喀布尔开办的长城饭店(万里长城大饭店)为许多帮助阿富汗恢复重建的中国人提供了呵护和温暖;她作为中国公司代表促成了诸多中阿合作项目;她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热情地支持中国大使馆的工作;她以朴实的个人魅力结交了众多阿富汗朋友和各国援阿的国际友人。我愿在这里为她点赞。
    朴锦兰的故事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她与我一样喜欢阿富汗,特别是对阿富汗人民怀有深深的友好情谊。20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在中国外交部研究阿富汗事务,先后访问阿富汗数十次,在那里长驻近三年。在漫长的世界历史长河中,阿富汗往往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然而,新世纪的第一个9月11日,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在浓烟烈火中坍塌之后,人们的目光聚焦阿富汗。当时,一个最富有和最发达的国家与一个最贫穷和最落后的国家之间打响了新世纪的第一战。我开始深思:为什么本·拉登要选择藏身阿富汗?为什么65万平方千米的荒山野岭会成为滋生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为什么19世纪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远征军在那里全军覆没?为什么20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几十万大军在那里泥足深陷达十年之久,最终以失败撤军告终?为什么21世纪的美国特种兵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十几年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对我来说,历史问题已经不重要,我想得更多的是:这个灾难深重的邻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前途和命运?中国能够帮助这个灾难深重的邻国做些什么?
    我是阿富汗战争之后的首任中国大使。每当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中国首次派往阿富汗的大使时,我总是回答不是。中国首次派往阿富汗的大使是张骞,他于公元前1 39年持汉武帝授予的国书出使大月氏,即今天的阿富汗。他当时的使命与我今天一样,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交流。中国和阿富汗是名副其实的友好邻邦,在2000多年的关系史中,两国之间只有互通有无的友好交往,从未留下任何不愉快的记忆。邻国之间从未打过仗,甚至都未“吵过嘴”,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因此,我要竭力告诉我的同胞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好邻居。不要一提起阿富汗就把战争、毒品、爆炸、极端宗教主义等令人恐怖的名词和它联系在一起。我想告诉同胞们,阿富汗也有亲情、爱情和希望,那里的人民正在苦苦地追求和平与幸福。他们与我们一样,希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共谋发展。我还要告诉阿富汗朋友,中国现在践行的“一带一路”与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阿富汗人民要努力争取尽早实现民族和解,以便同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孙玉玺
    2019年5月1日

后记

  

    经过许多年的思考,我还是希望将自己在阿富汗的那四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来。一来对自己是一个交代和总结,二来放下过去的所谓“勇敢”与“魄力”的包袱。毕竟,现在的我还有许多的精力与激情,更有太多的教训与经验,我必须继续开拓自己的事业。
    我知道,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召下,今天的中国人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明白,真正属于我能干和愿意干的时间,或许还有10年以至更长,我很希望再续自己曾经的“辉煌”。
    我清楚,人生苦短,容不得我蹉跎岁月。特别是几天前,当与我原沈阳军区射击队的教练,与战友们30年后再聚首时,这种冲动尤其强烈。
    我要感谢权伍松教授,为我的这本书做了精致的装帧设计。
    我要特别感谢郑鸣大哥,是他在2005年率领哈尔滨电视台的《睦邻》摄影队,环中国周边所有国家摄制100集电视系列纪录片,我有幸成为那套纪录片中被采访的一个。今天又是郑鸣大哥帮助我编辑呈现了这部书稿,更是他坚持用“阿富汗的中国玫瑰一一我在阿富汗的四年”作为书名,尽管我对此有所保留。
    一路走来,欣赏我、帮助我、指导我的人很多,所有这些,我都心存感激,永志不忘。
    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地拼搏,来报答我的师长,我的兄弟,我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