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老顽童”蔡澜写给你的“成为妙人”之书!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开讲啦》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顾问、《新周刊》年度生活家蔡澜享有盛誉,微博粉丝1000万+。《学做妙人》是蔡先生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奥妙”所在。
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这本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路途。
金庸作序推荐,汪涵、大张伟赞赏的“师傅”,薛兆丰在《奇葩说》感人推荐!《新周刊》《开讲啦》集体盛赞!蔡澜散文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短小精炼,每篇文章短则几百字,多则千余字,读起来却轻松有趣,颇具代入感。
装帧精美,双色内文,文艺彩插,品质阅读。
内容提要

何为“妙人”?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的人。蔡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妙人”,他是作家、美食家、生活家,他活得透彻又饱含真情,提到有趣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蔡澜”。
这本《学做妙人》是蔡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奥妙”。
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的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道路。
作者简介
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中国香港。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新周刊》年度生活家,《开讲啦》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向来潇洒,过得任性。会吃,懂喝,能玩,是一个真正把人生活透了的人,被无数人奉为人生典范。
为人通达智慧,为文隽永简练,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序
人生配额
最
会
活着
一瞬
忘记
狂言
猫相
永不
毛病
羡慕
牢骚
落后
发财
经典
星星
巧遇
才华
美名
赞美
绝招
原谅
没有闷场
日子容易过
真正的健康
做喜欢做的
不那么简单
外面下雪
开不了口
满天星斗
人类洁癖
无泪的日子
幻想学堂
你在哪里?
怕
人生配额
男人女人
看人
才女
温柔
爱情信箱
男欢女爱
做不成和尚
婆媳之间
我们这辈子的人
一个人的生活
亲人
三叔
阿叔
酒舅
师公
名字的故事
一个鸟人
小笠原
何藩
年龄
拾忆
真假
舒服
委屈
同学
神奇
残废
海南师傅
老
敬老
学做妙人
杀价的乐趣
穿衣的乐趣
花钱专家的梦
守和忍
秘方
极品
白光
离去
懂得认输
寓工作于娱乐
快乐
国际礼貌
不玩
谈吃
谈喝
笋
学老兰
绝倒
吃的讲义
天下美味
买菜的艺术
舒服食物
尊重
玩物养志
玩具
长命
不会老
死法
回到儿时
附:访问自己
关于身世
关于收藏
关于烟
关于茶
关于烦恼
关于旅行
关于照片
关于写作
关于金钱
关于道德和原则
关于岁月的逝去
前言

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日本许多次,每一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整个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互相享受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所遭遇的喜乐或不快。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后来才感到他们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这大批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适成对照。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见识广博,懂的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接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他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的艺术了。
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一大乐趣。自从我心脏病发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席上旁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稍过烟瘾。蔡澜交友虽广,不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最
读者们最喜欢问我的问题,都和“最”字有关。
什么是“最”好吃的?什么是“最”好喝的?哪一家餐厅“最”便宜?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家?为什么“最”喜欢背这个和尚袋?
这个“最”字“最”难回答,因为我的爱好太多,尝过的美味也太杂,很不容易一二三地举出例子,而且对其他的“最”也很不公平。
什么是“最”呢?从比较开始。没有“最”便宜的,就没有“最”贵的了。
通常以价钱来衡量,是“最”俗气的办法,是暴发户的标准罢了。
一只辣椒不会贵到哪里去。但什么是“最”辣的辣椒呢?也没有标准,辣味不能用斤来衡量。“最”后,还是用比较了。
把普通的辣,像酿鲮鱼的辣椒定为零级,一直加重,泰国指天椒不过排行第六,“最”后的哈瓦那灯笼椒,才是十。
味道如何?女记者问我。
不试过怎么知道?那种辣法根本不能用文字来形容。
我常回答她:“像须后水。”
“须后水?”她大叫,“须后水和辣椒扯得上什么关系?”
“不是须后水和辣椒有什么关系,是和你有没有试过有关系。你们根本没机会剃胡子,怎么知道哪一种须后水最好?”
从一个“最”字,也能看出对方的水平。像我“最”爱看《老夫子》,和我“最”爱看《红楼梦》,就有“最”大的差别。
“最”字和“渐”字一样,是渐进式的,渐渐地,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这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成果。
等到你能确定什么是“最”好,你已经是“最”老。
会
“原来你们会看月色,又能预测天气,真是了不起!”知识分子到了田中,感叹农夫们的本事。
老百姓耸耸肩:没什么了不起的呀。
所谓学问,学学问问,就学会了嘛。最怕你不愿去学,不肯云J日J。
学了问了,就变成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以为自己了不起,学会一样东西,听到一个事件,马上就炫耀出来,大声疾呼:我会这,我会那。
真正学会的人,却像农夫一样不出声,耸耸肩:没有什么了不起。
像画画,从素描开始,不停苦练,学会了写实之后,再进入写意,最后完全抛掉,画出儿童画一样天真的作品。
像写字,从临碑帖开始,勤摹名家,最后创出自己的字体,却要有很深的基础才行。
不单是艺术,做买卖也一样,善于经营的人,都不自叫“我会做生意”!
这等于律师说“我懂得法律”!
律师不懂法律,做什么律师?
凡是自吹自擂的人,一定自信心不强。最低能的,莫过于有些医生说:“我医好某某人。”听到这种话,最好别找他。
也很少听到知识分子说:“我看了这本书,又看了那本书。”
只见他们发表文章,攻击这个人,批评那个人。懂得一点皮毛,即刻引用。
自以为是知识分子的人,包袱太大,是假的知识分子。如果要批论,只能说出一个观念的正确与否,专门对付一个人,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
“原来你会写文章,真是了不起!”有人向我这么说。
我只是写,每天写,不知道会不会。
活着
“你做那么多事,一定从早忙到晚!”认识我的人那么说。
也不一定,我有空闲的时候,有时一天什么事都不做。慢慢梳洗、阅报、看小说,饿了煮个公仔面吃吃,逍逍遥遥。
香港人忙来干什么?忙来把时间储蓄,灵活运用,赠送给远方来访的友人。
返港后,刚好遇到好友路过,我陪他一整天。反正现在有手提电话,急事交代几句,轻松得很,没什么压力。
通常都会睡得迟一点,可惜这条劳碌命不让我这么做,五点多六点就起,到阳台看看,今天又长了多少朵白兰花。
散步到菜市场,遇相熟友人,上三楼去吃牛脯捞面之前,先斩些叉烧肉,吃不完打包回家,中午炒饭,又派上用场。
应该做的零星事,像把眼镜框修理好,手表的弹簧带断了,快去换一条新的。头发是否要剪?脚指甲到时候修了吧?(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