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朱元璋的心机与手段

  • 定价: ¥54.8
  • ISBN:978720116258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页数:27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如果朱元璋没有最底层社会的生活经验,没有突破人生底线的黑心和辣手,他朱元璋就不是朱元璋。
     作者运笔如刀,将权力病人朱元璋放在显微镜下,细细剖析他精神世界的隐秘角落和帝王心术的奥秘,每一个字都深及灵魂。

内容提要

  

    宗承灏在本书里尝试用第一人称来写朱元璋,让“我”领着读者走进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从更多的层面去展示一个帝王的心路历程。
    本书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分析朱元璋的身世、知识结构、人格缺陷对大明施政方略的内在影响。

媒体推荐

    宗承灏在本书里尝试用第一人称来写朱元璋,让“我”领着我走进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从更多的层面去展示一个帝王的心路历程。
    ——《南渡北归》作者  岳南
    在这么多历史人物中,如果让我选择谈话对象的话,也许会是朱元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承灏在本书里,替我完成了这样一场触及灵魂的对话。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  吕峥

作者简介

    宗承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刊物专栏作者。已出版《大明朝》《衙门绝秘录》《灰色生存》《历史的面孔》《帝国往事》《心法》等二十余部作品。其中《灰色生存》荣获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历史类十大好书,《大明朝》入围京东文学奖。

目录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只想有碗饭吃
  一、我到底是谁?——我的骨子里是农民
    1.刘邦是老乡,朱熹是本家——我的寻根之旅
    2.我的乞丐生活——生死徘徊的江湖游民
    3.和尚也做不成——求解脱者的出走
    4.活到最后——我对一支军队的渴望
    5.吃饭问题——长江边上的冥想
    6.一步之遥——一个军事统帅的宣言
  二、强敌环伺,敌友难分——逆袭者的心病
    1.诛元利器——仁义是皮,人心是骨肉
    2.与平庸和解——失去战场的领军者
    3.群臣劝进一踏上建国新旅程
性格与天命——我只想天下太平
  三、分享荣耀——“以术驭人”是大学问
    1.建功臣庙——私人派系的内外圈层
    2.偏执与妥协一委托代理关系
    3.君臣有别——谁的派系,谁的党争
    4.正室与偏房一草根规则
    5.淮西派PK浙东派——刘基死亡的操作过程
  四、夺回相权——我的A面与B面
    1.A面:裁撤丞相——皇权与相权的血色博弈
    2.B面:制造恐怖——我就像一个牧羊人
自控与精明——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理想国
  五、我只想了解真相——阴影下的耳目
    1.检校——我养的恶犬
    2.锦衣卫——我驱赶的虎狼
  六、温饱事关天下太平——农民安则天下安
    1.淮右布衣——终生未敢忘本
    2.于民宽仁——不患寡而患不均
    3.陈纲立纪——牢笼天下,牢笼人心
  七、有文化真可怕——与文人的爱。限纠葛
    1.互相成就——你侬我侬的蜜月期
    2.进亦忧,退亦忧——我忧你愁的分裂期
  八、肃贪风暴——“清明世界”的混沌万象
    1.我只是不想被蒙蔽——郭桓案的伤害值
    2.御用农民——来自民间的总动员
  九、理想幻灭——一个王朝的疼痛
    1.上天的玩笑——越陷越深的“幻灭感”
    2.分封——埋下最后的火药桶

前言

  

    历史要让人性复活
    岳南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过:“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元朝末年,有那么多的豪门贵族、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谁也没有想到,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会是要饭出身的朱元璋。有人说,中国历史是个两段论,“得民心者得天下”与“得天下者得民心”。前者告诉当事人如何去实现得天下的理想,后者是说得了天下后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包括民心。
    有人会问,皇帝,到底干什么?
    或许朱元璋会告诉你,前半程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后半程是“得天下者得民心”。更何况没有人比朱元璋更懂得“民心”究竟为何物。很多时候,他就是“民心”的代言人。
    如果朱元璋没有最底层社会的生活经验,没有突破人生底线的黑心和辣手,他朱元璋就不是朱元璋。
    宗承灏在本书里尝试用第一人称来写朱元璋,让“我”领着我走进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从更多的层面去展示一个帝王的心路历程。
    从字里行间,我能够感受到,宗承灏一直处于一种“端着”写作的状态,不够放松。或许这源于他本人的性格。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喜欢拿历史随便开玩笑的人。对宗承灏选择这样一种写作态度,我还是持肯定的态度。我始终认为,一个连本民族历史都谈不上尊重的人,还能指望他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有所馈赠吗?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泡在泛黄的古籍堆里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总是会被一些看上去简单得接近于弱智的问题深深困扰。比如,会在文思泉涌的某个时刻突然停下来,向精神层面的另一个自己发问:
    什么是历史?你写的这些东西是真相吗?
    另一个自己就会反诘,你生活于当下,连当下的万象百态都没有办法搞清楚,凭什么去向一个容易遗忘的族群、一群容易遗忘的人索取过往的真相?
    往事并不如烟。对于一个历史书写者来说,真相绝对不是我们书写的真正目的,人性才是。也就是说,历史并非单纯地始于事,止于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将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做标本研究,倒也未必能深入地了解朱元璋这个人。不如将他置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在他身上的一些盲点也许就容易被衬托出来。
    历史是一群人又一群入的集体往事,而在这往事中曾经出现过数以亿计的血肉灵魂。对于我们这些历史书写者来说,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能够重现于眼前。这就是所谓历史的“复活”。过去的东西当然不可能今日重来。更不可能搬进实验室进行解剖后,再去做防腐处理。所谓历史的“复活”,不过是历史与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而这种相似又不是完全的契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历史是可以复活的。历史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又一个点,是一段又一段的往事。它是有生命力的。所谓消失,只是时间层面上的消失。对于一个历史文本的写作者而言,他的使命就是带领自己的读者去实现那段历史的复活。
    心理学有一个神秘的词语——“神入”。而这个“神入”就成了宗承灏试图复活历史的路径。何为“神入”?它的简单化的同义词是“换位思考”。其实它不仅限于思考,更是我们感受他人内心体验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情感、理想、信仰和意图等,并理解历史事件的演绎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从而感悟历史,让“历史”得以“死去活来”。
    如果用一句话来推荐宗承灏的这本书,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写给爱思考的人读的书。
    (岳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前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著有《南渡北归》《从蔡元培到胡适》等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