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边疆党旗红(红色阿里党建故事)

  • 定价: ¥68
  • ISBN:978701023178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206页
  • 作者:编者:中共阿里地...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创作团队实地深入阿里各地,实地采写当地党员干部在祖国极高海拔地区秉承初心和使命,追寻着共产党人李狄三、孔繁森、丁德福等在阿里奋斗的足迹,在雪域高原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的非凡业绩,结合这些艰苦边远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讲述“党建之花”在喀喇昆仑精彩绽的感人故事。

内容提要

  

    《边疆党旗红(红色阿里党建故事)》采用独特视角,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讲述了阿里地区的党员干部围绕牢牢把握传承“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等革命精神主题主线,以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维护团结,品行端正、纪律严明,善于管理、推动发展,朝气蓬勃、笃学敏行为标准,争做党员干部改革发展稳定先锋的故事。

目录

第一篇  传承红色基因
  与共和国同龄
  理发书记
  占堆调解四法
  先遣,先遣
  高原新传奇
  圆梦新居
  美朵村的一天
  响鼓重槌
  种菜大姐
  尼玛顿珠印象记
第二篇  党员先锋在行动
  那抹绚丽的孔雀蓝
  多油村的“阿爸”支书达瓦次仁
  神山脚下的“耗牛运输队”
  退休不褪色的老干局党员
  老村支书的“黑牛精神”
  一群在荒山里建造绿洲的人
第三篇  我的初心对党说
  班公湖畔军民情
  藏西高原的绿洲
  生命禁区里的“菜篮子”
  燕尾山下的康乐新居
  在党的旗帜下

前言

  

    阿里,位于西藏之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道,拱卫着共和国的西大门。
    这片广袤的高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冬季极端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是中国生活环境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世人的眼里,这里遥远而神秘。很长一段时间,哪怕你身在西藏,去阿里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阿里,仿佛一个飘渺的存在。那里有沟壑纵横,那里有土林绵延,那里有雪山横亘,那里有湖泊星点……古老象雄的传说,神山圣湖的召唤,多少年来引无数人心向往之。但是,朝圣的脚步,往往终止于艰难的路途、严酷的气候。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十余万各族群众、工作在这里的干部职工,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书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进藏英雄先遣连、孔繁森、泉水湖检查站、尼玛顿珠、次仁巴珍……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无声地阐释着一种精神,那就是“阿里精神”。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就作出了和平进军西藏的决定。1950年8月1日,在新疆于田县,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支由汉、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7个民族136名官兵组成的进军西藏先遣连,在总指挥兼党代表、团保卫股股长李狄三的率领下,挥师南进,向藏北出发。
    先遣连官兵在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孤军跋涉千里,横跨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将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进入藏北无人区后,后勤给养线被大雪阻断,官兵们饱受饥饿严寒和高山疾病的折磨,食盐和维生素都极为缺乏。他们打猎自救,兽肉为食、兽皮为衣,以极大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在绝境中坚守使命。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毛泽东主席亲自致电藏北改则,请改则地方政府帮助解决先遣连的给养困难。驻扎在南疆的喀什军区也竭尽全力保障供给,托运队前赴后继,历时近百天时间,却只为先遣连送去了1.5公斤的盐和7个馕,而倒在运输线上的4万多牲口的白骨,在进藏路上连成一条线,一直延伸到昆仑山的深处。
    1951年5月28日中午12时,独立骑兵师300多名官兵,沿着先遣连开辟的路线,赶到先遣连驻扎了半年多、海拔超过4700米的扎麻芒堡。12点15分,在交代完最后的工作之后,李狄三同志停止了呼吸,这一天,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在北京签订的第5天。先遣连在进军西藏的行动中,先后有63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毛主席听了先遣连的事迹后,一连说了三个“盖世英雄”,高度评价道:“先遣连的先期进入,像一把钢刀插进了后藏,震撼了西藏上层人士,有力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70年来,“生死未卜,信念犹存”的先遣连官兵的红色历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与海拔比高度,与风沙比坚韧”的泉水湖检查站公安干警的时代标杆以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犹如前进道路上的盏盏明灯,激励着阿里广大党员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锻炼能力,改进作风,肩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造福人民的崇高职责。
    进入新时代,根据“巩固政权安全、巩固边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阿里”的新要求,中共阿里地委开展了创建“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活动,围绕“牢牢把握传承革命精神主题主线,以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维护团结,品行端正、纪律严明,善于管理、推动发展,朝气蓬勃、笃学敏行为标准,选树党员干部改革发展稳定先锋;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标准,创优建强基层党组织”任务,经过2017年筑基年、2018年提升年、2019年巩固年和2020年深化年,以打造藏西党员先锋模范队伍为支撑,引导党员在服务改革驱动、发展稳定、民生改善实践中担当奋进;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目标,释放各个党组织活力,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组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以“强责任、固基础、有特色、重示范、接地气、提成效”为统领,以“党旗引领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助脱贫、增团结”为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阿里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昔日荒凉高寒的阿里高原,如今绿色点染、生机勃勃,在3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是积极向上、奋力赶超的生动局面。
    2019年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出公告,宣布西藏最后19个县(区)达到摘帽标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更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至此,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5.4%下降到零,西藏,真正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
    高海拔、高山深谷、边远封闭、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脱贫攻坚中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西藏普遍,阿里更突出。阿里举全地区之力,超常规发力,五级书记一起抓,因地制宜,精准识别,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就业优先、援藏助力、社保兜底、易地搬迁,一项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一批批脱贫队伍奔赴一线。阿里实现全面脱贫,为西藏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出了贡献,正如战斗在一线的脱贫干部所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西藏尤其是阿里这样贫困程度既广且深的地方,实现全面脱贫是不可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
    在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森格藏布(狮泉河)穿城而过,给这座高原小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大小公园,密植班公柳、毛头柳、国槐、榆树、小叶杨,波斯菊、蜀葵、红景天等花草点缀其中,经由进城农牧民组成的养护队精心呵护,昔日的戈壁荒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花香鸟语。
    走进噶尔县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无土栽培的蔬菜新鲜可人,即将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刚刚栽种的草莓苗生机勃勃。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干旱寒冷,原本因为植物很难在这里生长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现如今,产业园区不仅解决了干部群众吃菜难的问题,还带动当地400多名群众就业,为农牧民群众带来收入130多万元。这里除了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有许多热带植物,恍若南国丛林。措勤县曲强村的生态大棚里,亦是青椒、西红柿水灵鲜嫩挂果满茎。
    噶尔县典角村在边境一线,1959年平叛的时候,这里只有3户人家,现在发展到了48户。典角村最具代表性的是“四代房”。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缺乏,当地老百姓最早居住的都是干打垒砌成的“石屋”,矮小逼仄,现在只剩一些遗迹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们居住的是土坯房,屋顶柳枝覆盖,算是第一代像样的住房。第二代住房是90年代建造的第一批土木结构的安居房。2006年,村民住上了带玻璃暖廊的第三代土木结构安居房。现如今,家家户户的第四代住房,用的是钢筋水泥空心砖,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小楼,堪比内地的小别墅。村子里绿树成荫,在尼吉拉姆的商店里,取款机、WiFi、甜茶馆,应有尽有,尼吉拉姆还做电商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为驻军官兵网购。在典角村二组,新型的第五代住房已建成使用,边民们家家住进了条件更为优越的两层小楼。
    只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边境一线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无论在札达象泉河畔的底雅村里,还是普兰雪山脚下的科迦人家,举目所见都是边民幸福满足的笑容。
    革吉、改则、措勤,是阿里地区东部的三个县,俗称“东三县”。照通常的理解,东部条件应该相对更好一些。然而,在阿里,“东三县”是条件更艰苦的代名词。那里地处万里羌塘的腹地,与藏北无人区相接,远离相对繁华的城市,是藏羚羊、野驴、棕熊这些高原生灵的天堂,但在过去,那里保证普通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困难重重。而今天,那里的基层干部饱满的精气神,普通群众发自内心的上进与感恩,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与他们接触的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艰苦的客观条件下,阿里地区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战斗能力,在脱贫攻坚的实战中造就了一支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队伍,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本书采写的发生于基层的动人故事,是对那些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着的人们的致敬。
    吉米平阶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