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西游记/新阅读经典书系

  • 定价: ¥29.8
  • ISBN:978755824505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武汉
  • 页数:250页
  • 作者:(明)吴承恩|责编:...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等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统治者,爱打抱不平、勇于追求自由的英雄形象。
    本册为改编版。

内容提要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与他们一同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经典文学名著》,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目录

第1回  石破天惊猴王出  漂洋过海学道成
第2回  水晶宫里寻宝器  幽冥界中尽除名
第3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4回  悟空扰乱蟠桃会  二郎施威降悟空
第5回  八卦炉中逃悟空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6回  观音奉旨上长安  玄奘誓愿去西天
第7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五行山心猿归正
第8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9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10回  高老庄悟空降魔  云栈洞八戒收心
第11回  唐僧有难黄风岭  灵吉菩萨定风魔
第12回  流沙河旁收悟净  四圣设法试禅心
第13回  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恨逐美猴王
第14回  黑松林唐僧逢魔  宝象国悟空降妖
第15回  鬼王夜访唐三藏  悟空降妖乌鸡国
第16回  唐僧慈悲救婴儿  观音慈悲缚红孩
第17回  三清观悟空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18回  悟空大战青牛怪  老君收回金刚琢
第19回  误饮河水孕胎儿  唐僧情陷女儿国
第20回  真悟空普陀诉苦  假猴王大闹乾坤
第21回  唐僧路阻火焰山  悟空三调芭蕉扇
第22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弥勒设计缚妖魔
第23回  盘丝洞八戒忘形  黄花观蜈蚣丧命
第24回  师徒路阻狮驼岭  如来同降三魔头
第25回  比丘国内救小儿  寻洞擒妖逢老寿
第26回  圣僧遭困无底洞  悟空寻妖南天门
第27回  灭法国师徒难行  孙悟空施计剃削
第28回  圣僧遇魔隐雾山  悟空大战豹子精
第29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悟空劝善施霖
第30回  黄狮精设钉耙宴  师兄弟闹豹头山
第3l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齐捉犀牛怪
第32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假合真形擒玉兔
第33回  灵山取经见如来  功德圆满道归根
《西游记》读后感
知识考点

前言

  

    吴承恩(约1500_一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自幼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就得多人赏识,以才名闻于乡里。吴承恩喜好阅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唐传奇等,这些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积极影响。吴承恩早年欲科举进身,然而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为贡生。迫于家贫母老,他很不情愿地担任了长兴县丞。在官场底层挣扎数年,终受人诬告,回乡归隐,放浪诗酒,贫老以终。父亲为他取名为承恩,是希望他上承皇恩,下泽黎民,然而他终究是没有做到。《西游记》创作的时期不可确考,一般认为是其晚年所作。
    《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去天竺求取佛经的经历为故事框架,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映射社会现实。官场的失意和贫寒的生活,使吴承恩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社会现实的黑暗,他通过这部小说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小说构思新颖,想象大胆,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性、神性、兽性结合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小说结构严谨,繁而不乱。语言活泼流畅,方言俗语夹杂,幽默且富于生活气息。可以说,《西游记》承载着老年吴承恩的全部精神生活。他笔下的唐僧师徒四人,带着虔诚的信仰与一往无前的勇气,走在通往西天的漫漫长路上。唐僧古板中正,悟空胆大神勇,八戒好吃懒做,沙僧老实本分,四个人代表了四种品质,亦是人立身于世的四种基本形态,四人在取经路上的重重磨难,更是人活于世必经的艰难困苦。
    《西游记》作为历经历史大浪淘沙后最终留下的传世经典,它凝结了一个时代的风华,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杰出的,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本身的经历是悲哀的,但他笔下的世界却是奇幻瑰丽、积极向上的。《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似乎都是荒诞不经的,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里的神话世界都被高度理想化和浪漫主义化了,是当时封建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与自然矛盾的反映,只是经过了高度的夸张,涂上了幻想的色彩。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苦难与挫折中开出花朵,也许正是其给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的原因。
    本书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在编撰时有所取舍,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删改,使其篇幅减短,内容简化,更适合青少年阅读,便于青少年学习理解。希望各位读者都能在书中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