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春秋战国到清朝的52位古代学霸史:“废柴流逆袭者”苏洵、“超级大忽悠”苏秦、“明朝达芬奇”徐光启、“圆周率之神”祖冲之、“二好学生”吴起、“旅游博主”徐霞客、“忠贞侯”秦良玉……
作者将严谨、枯燥的历史,以风趣的语言方式讲述,再配上幽默的漫画,剧场感十足,读起来爆笑连连。
本书除了能见到耳熟能详的古代学霸史,还能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学霸故事。
内容提要

《跟古代学霸握个手》讲述了52位古代“学霸”们的奋斗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囊括了各个时代的“学霸”,讲述了他们在功成名就前的学霸时光。
标准“废柴流”开局,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兢兢业业的砍柴人,“半工半读”最后位列九卿的朱买臣;当了一辈子的“弼马温”,在关键时刻智退秦师的烛之武;四十年兼职“养猪户”,一朝任重为丞相的公孙弘;廉价“卖身”,七十岁蓄养成秦国股肱之臣的百里奚;“高考”落榜后,用脚丈量中国,成为知名“旅游博主”的徐霞客;勤勉“公子哥”十九年不“断更”,终成著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诗经》里以一首诗歌救国家的许穆夫人;因战功封侯的明朝“花木兰”秦良玉;“明朝达·芬奇”徐光启等。
这里不仅有庙堂之上“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也有不同行业的草根逆袭史。
作者简介
急脚大师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注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唐诗、宋词等历史的研究,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严谨地讲述历史。
曾在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担任语文教师,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四项全能教师”称号。讲课风格幽默生动,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
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学语文》《皖南晨刊》等杂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300 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草根们的逆袭之路
苏秦 吹的牛终要实现
倪宽 我到学校当伙夫
董遇/沈驎士 时间都去哪儿了
邵雍 洛阳城中有“男神”
吴昂/黄霸 朝闻道夕死可矣
江泌/车胤 光的奇遇
第二章 中年大叔如何转型成为“偶像”
段干木 有钱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
吴起 “二好学生”的奋斗人生
蒯通 一张嘴樯橹灰飞烟灭
朱买臣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公孙弘 养猪大叔的奋斗史
苏洵 北宋“废柴”的励志人生
第三章 老当益壮,仍能发光发亮
百里奚 一箭五雕的划算买卖
烛之武 弼马温的闪耀时刻
伏生 要想活得久,常在书中走
孙思邈 这个老头活成了精
第四章 “学霸”通关三百六十行
甯戚 “流浪”歌手的养牛经
程邈 秦朝监狱里自我救赎的“肖申克”
安期生 高级“大忽悠”与低级“大骗子”的区别
陈旉/贾思勰/宋应星 我在宋朝搞科研
夏统 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萧美人/宋五嫂 厨娘的餐桌学问
喻皓 土木工程不只有“提桶跑路”
孙云球 让近视眼镜片价格降下来
郭云深 他的一小步,别人飞出一大步
第五章 公子们的努力你想象不到
尹吉甫 一部传奇图书是如何诞生的
刘德 王子要做收藏家
张衡 还有什么我不会?
宋繇 历史的车轮甩不掉的人
祖冲之 “学霸”可以遗传吗
司马光 恐怖的床上三件套
刘恕 《资治通鉴》幕后的男人
左思/董仲舒 宁静的书房里,有两个笨小孩
徐霞客 我的脚踏遍天南和地北
袁枚 清朝高端“农家乐”的创始人
第六章 姐姐们的奇幻人生
许穆夫人 老公,你不敢去,我去!
班婕妤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马皇后 此马皇后非彼马皇后
秦良玉 我守护大明,可谁来守护我呢?
王贞仪 一道炫目的科学之光
第七章 要学就学万人敌
额勒登保 《三国演义》还可以这么读
狄青 只会打架是做不了将军的
种世衡 边陲小城的守护者
王竑 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声吼来皇帝抖
徐光启 明朝的达芬奇
参考文献
前言

学霸
应该就是那些热爱学习、善于钻研、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高、能通过学习发挥自身优势的人。
生活中,我们通常将“学霸”等同于“考霸”,但我要讲的人,他们不一定考试能考满分,不一定寒窗十年只为功名,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有底层草根、富家公子、将军大侠、皇子大臣、技工商人……他们都能被称为各自领域的“学霸”,掌握了比普通人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热爱学习,并且终身学习。
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大概就可以与他们为伍了吧。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苏秦·吹的牛终要实现
战国时期,有个不得志的年轻人,他早年跟随老师学习,却一直没有出入头地。他回到家,苦读了几年书,觉得可以治国平天下了,便对家人夸下海口:我要靠才华吃饭,要仗剑走天涯。
去哪里可以实现抱负呢?那自然要去目前势头最盛的国家——秦国。他跟乡亲们说:“我此去,必定荣华富贵,以后你们就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吧!”然后他话锋一转,“现在谁出的盘缠多,以后得到的富贵就多。”大家的情绪被他调动了起来,纷纷解囊资助他出国游历。
带着全村人的希望,他信心满满地上路了。他来到秦国,极力劝说秦王与其他六个国家先后结盟,然后逐个消灭。简单来讲就是先跟甲方合作干掉乙方,再跟丙方合作干掉甲方,直到最后天下统一。
然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年轻人一连上了十多次奏章,却始终没得到秦王重用。秦王是个冷静的人,当时秦国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增,但还没到可以凭一己之力扫灭六国的程度。无数历史证明,锋芒毕露的下场往往是悲剧,秦王决定先囤积实力。秦国只要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便能自成一方霸主,那天下也可徐徐图之。
年轻人的盘缠用完了,不得已离开秦国回乡。他一路风餐露宿,最后饿得面黄肌瘦,宛如干尸般。大家看他混成这副样子,盘缠是要不回来了。“骗子!无赖!”一时间攻击他的流言在乡里四起。回家后,妻子埋头织布,看都不看他一眼;嫂子也不给他做饭,只把他当作没用的东西,吃饭也是浪费:甚至连父母都不想跟他说话。
年轻人没有就此被击垮,他的内心真的很强大,也可以说他是脸皮厚。他一边翻着书箱里的书,一边自我剖析了一番:“如今没人相信我了,是因为我夸下海口却没有做到啊,可见我读书还是不够深入,学问还是不够精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是读书的方法不对,还是读的书不行?”翻着翻着,他看到书箱底下有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阴符》也叫《太公阴谋》,跟《太公兵法》《太公金匮》合称《太公》。年轻人一看,好书啊,以前怎么没看到昵?于是他每天发奋钻研,划重点、圈要点,读到困倦时,就用锥子刺一下自己的大腿,“哎哟!”他就用这种方法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血流到脚上也不在意。
刻苦攻读了一年,年轻人对这个乱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口才也今非昔比。他去燕国游说,成功地让燕王感到了秦国的威胁——再不联合别国抗秦,王位还能保得住吗?于是燕王给了年轻人大量的黄金和车马,让他赶紧去游说其他五国组建合纵联盟。“合纵”就是六个国家联合,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年轻人成功了,因为他的“合纵”主张正是六国迫切需要的,各国君主均委他以重任。从此他兼佩六国相印,成了六国宰相,风光一时无两。
年轻人再次回到家乡时,父母赶到离家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都不敢正视他,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之前豪横的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来,头垂得很低,手止不住地发抖,对他一再叩首请罪:“之前我刁难您是我不对啊,请您不要和我这样的人计较。”年轻人笑了笑,问:“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现在又这样卑微呢?”他嫂子是个“粗线条”妇女,回答得倒也干脆:“因为你现在发达了呀,以前的你连乞丐都不如。”年轻人眼睛一闭,长叹一声:“唉!一个人如果穷困潦倒,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亲戚朋友都会敬畏!”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两个成语——“前倨后恭”和“侧目而视”(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前倨后恭”指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前后态度不一样,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势利:“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因畏惧不敢正视的样子,现在也形容一个人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