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黄帝内经(上下)/古法今观

  • 定价: ¥168
  • ISBN:978755378067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科技
  • 页数:75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庄展鑫编译魏文彪主编的《黄帝内经(上下)/古法今观》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书中研究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的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内容。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及“养生学”“运气学”, 反映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内容提要

  

    庄展鑫编译魏文彪主编的《黄帝内经(上下)/古法今观》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目录

《黄帝内经》上册 素问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虐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卷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癥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附录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黄帝内经》下册 灵枢
  卷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
    本腧第二 法地
    小针解第三 法人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法时
  卷二
    根结第五 法音
    寿夭刚柔第六 法律
    官针第七 法星
    本神第八 法风
    终始第九 法野
  卷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前言

  

    览古思今,我们为祖先的智慧而骄傲,伟大的科学技术推动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历史虽已远逝,但宝贵的知识财富却历久弥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今人神往不已。但这种国学古书,读起来却颇为艰涩。本书编译者为引领今天的读者走进一个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天地,让读者感受到国学经典中的力量与理趣,因而将原著译成了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进一步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距离。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成型于西汉,且作者并非黄帝,属后人伪托,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分册,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典籍,是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千年圣典,也是一本蕴含中国生命哲学源头的大百科全书。其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体系,从整体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不仅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而且通过对人体生命规律的深刻认识,确立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养生原则,同时全面论述了四时环境、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劳逸房事等对身体健康的重大影响,奠定了后世中医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本书不但将原文译成了白话文,而且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中或隐或显的思想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全方位解读。力求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并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养生方法。
    由于编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和欠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