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什么有些成功昙花一现?为什么有些神童过早陨落?为什么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因人而异?卡罗尔·德韦克著的这本《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会帮你忘记天赋、智商和能力的高低,发现人与人之间一种可选择的差异——思维模式。你的每个念头与言行,都是它的无意识写照,你的能力恰如恩维模式——只要想变,就能改变。
内容提要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媒体推荐
一本好书会让你赞同,一本伟大的书会让你遵从,而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会改变你的一生。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J.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
德韦克的重大发现是,我们通常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中的一种:认为自己的智力是一种固定属性,或认为它是可以培养并随着时间增长的。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德韦克对智力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影响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和《驱动力》(Drive)作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在养育孩子(这也算一种管理),放下手边的一切,读读这本书吧。
——《创业的艺术》(The Art of the Start)作者盖伊·川崎(Guy Kawasaki)
你一旦了解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会有重大的改变。你会期待,招聘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选择有成长型思维的老板;你会规划,相亲时看对方有没有成长型思维,教育子女时也会刻意培养成长型思维。但如果你真看懂了这本书,你会说,我要成长为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然后,一点一点影响我身边人的成长型思维。那将是你给自己和在乎的人的好的礼物。
——赵周,拆书帮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
作者简介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目录
引言
第1章 思维模式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思维模式概念新在何处
自我审视:谁能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你将会看到什么
第2章 思维模式解析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不只是拼图测验
脑波告诉我们的
选择标准之差
CEO综合征
能力的拓展
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
一次测验定终生
再谈潜能
证明你很特别
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
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关键时刻
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奔腾年代》
加倍努力:高风险
努力不够:高风险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问与答
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思维模式和成绩
“不愿努力”综合征
发现你的头脑
适应大学生活
天生的资质
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吗
玛瓦·柯林斯
能力水平和追踪
总结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
杰克逊·波洛克
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
否定标签及其作用方式
归属感
相信他人的看法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
第4章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天赋与天才
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迈克尔·乔丹
贝比·鲁斯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天才无须努力
“球商”
秉性
关于秉性的更多故事
秉性、决心、意志以及冠军思维
保持辉煌
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失败
掌控成功
成为明星意味着什么
每一项运动都是团队运动
倾听你的思维模式
第5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人才至上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企业
对思维模式与管理决策的研究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CEO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固定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
艾柯卡:我是英雄
阿尔伯特·邓拉普:我是超级巨星
屋内聪明人
两个天才的碰撞
无懈可击,不可战胜、享有特权
恶老板
成长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
韦尔奇:倾听、信任、培养
郭士纳:摒弃固定型思维模式
穆尔卡希:倾听、坚韧、恻隐之心
CEO等同于男性吗
一项关于团体行为的研究
群体思维和团体讨论
当被夸奖的一代进入职场
谈判技巧是天生的吗
管理才能是天生的吗
领导才能是天生的吗
企业的思维模式
第6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不同的两性关系
爱情中的思维模式
1.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
2.问题表明性格存在缺陷
反目成仇的伴侣
竞争:谁是最棒的
在恋爱关系中成长
友谊
害羞
校园暴力:对“复仇”的思考
施暴者的身份
受害者与复仇行为
合理的应对方式
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关于成功的信息
关于失败的信息
孩子们解读信息
成为好老师/父母
天才和后进生都能取得成功
高标准和教育环境
关于高标准和教育环境的更多内容
努力,再努力
无心上进的学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本质
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我们能做什么
第8章 改变思维模式
变化的天性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
思维模式再深入
关于思维模式的讲座
思维模式研讨会
脑科学项目
再谈改变
迈出第一步
可实行的计划与不可实行的计划
正确的应对不会受糟糕的感觉影响
状元秀
拒绝改变的人
特权意识:都是我应得的
否认现实:我的生活很完美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早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当努力方向错误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
控制愤怒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自我控制
持续改变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
第二步:观察
第三步:命名
第四步:教育
学习与帮助学习
前方的道路
出版后记
前言

有一天,我的学生让我坐下来,要求我写这本书。他们希望人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后来,写这本书变成了我工作中的第一要务。
我的作品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种传统研究,向人们阐述了人类信念的力量。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们对我们想要什么以及能否成功达到目标至关重要。这种传统研究也展示了人类信念的改变——即使是最简单的——是如何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
在这本书里,你会了解到,你自己的一个简单的信念——即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这种信念——可以对你人生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起到引导作用。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你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连你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实际上也是从这种“思维模式”(mindset)中衍生出来的,而那些可能妨碍你发挥潜能的因素也一样从中而来。
此前,没有任何一本书向人们阐释过这种思维模式并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它们。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对科学、艺术、体育、商业领域内的杰出人士以及那些本可以成功却错失良机的人有更深的了解。你会更了解你的伴侣、老板、朋友和子女。你会明白如何帮助自己以及你的子女发挥潜能。
能够与读者分享我的研究发现是我的荣幸。除了研究对象的经历,我在文章中还采用了新闻中的一些大事件以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读者了解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持匿名,个人信息及名字会有所更改;在一些事件中,为了更清楚地表明观点,多个人会被处理为一个人。其中一些交流内容则是根据我的回忆写出来的,我尽我最大的努力还原了当时的对话。)
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后部分以及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会告诉大家如何将我们所讲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 ——如何识别这些会引导我们生活的思维模式,并了解这些思维模式是如何引导我们的生活的,此外,如果你希望的话,我会告诉你如何去改变这些思维模式。
关于语法,在这里我想说一点。我懂得语法规则,而且乐于遵循语法,但在这本书中,我并没有一直按照规范语法来写作。我经常用 “以及”(and)还有“但是”(but)作为一个句子的开始,用介词做句子的结尾,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英文。我还在文章里用复数形式“他们”(they)代替“他”(he)或者“她”(she),这么做是为了文章更通俗且更直接,希望那些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的人可以理解这一点。
我想借这个机会谢谢所有帮助过我,让我完成研究以及写成这本书的人。我的学生让我的研究事业变成一项乐趣,希望他们从我身上学到的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一样多。也感谢所有支持我研究工作的组织:威廉·T. 格兰特基金会(William T. Grant Foundatio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以及斯宾塞基金会(Spencer Foundation)。
兰登书屋的工作团队是我能遇到的最鼓舞人心的工作团队:韦伯斯特·杨斯、丹尼尔·梅内克、汤姆·佩里以及最重要的、我的主编卡罗琳·萨顿。你们对拙作展现出的热情以及你们给予我的良好建议,让一切变得不一样。我要谢谢我杰出的代理贾尔斯·安德森,以及海蒂·格兰特,我和贾尔斯的介绍人。
感谢所有为我的作品付出过以及给予过我反馈的朋友,特别感谢波莉·舒尔曼、理查德·德韦克以及玛丽安·佩什金,感谢他们做出的全面的、富有见解的评论。最后,我要谢谢我的丈夫戴维,感谢他的爱与热情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我的作品是关于成长的,它促进了我自己的成长。希望它同样能够帮助你们成长。
后记

《终身成长》是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通俗易懂的笔触总结了自己对人类两种思维模式的研究。也许因为思维模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内化的心理机制,我们很难跳出思维的框架,反思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身为一个曾经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德韦克对固定型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剖析。她认为,仅有专业技能或动力或许能让我们取得暂时的成功,但无法帮助我们尽可能维持成功。而巅峰状态的持续需要一种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一种不推崇智商或成功本身,而将关注点投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态度上的长期的思考方法。无论是在商界、体坛、婚恋关系还是亲子教养中,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面对失败时的复原力,面对挑战时的承受力,面对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事业时付出努力的多寡。这种思维模式标志着一种诚实的态度,因为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偶然得来的成功并不可靠。
德韦克的思维模式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打上了你采用的思维模式的烙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做出相应调整,你会更有把握获得并保持成功。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reader@hil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
学者们针对科学事件激烈辩论是一回事,而去理解他们的这些观点能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又是另外一件事。20年来,我的研究显示,你所采取的观点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它可以决定你能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信念有能力改变你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你的生活?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
我们当中有些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训练成这种思维模式。我小时候就非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但真正将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印入我大脑的,是我六年级的老师威尔斯女士。和阿尔弗雷德·比奈不一样,威尔斯女士认为,智商决定了人们的一切。我们按照智商从高到低安排在教室里的座位,只有智商最高的同学才能举旗、拍黑板擦或者给校长写报告。她除了每天用她那种批判的态度让我们感到紧张之外,还建立了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全班同学都有一个强烈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在每次考试或者在课堂上被她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整个人都可以说是处在成败的紧要关头,谁还会在乎和享受学习的内容呢?
我见过的太多人都抱有这种要证实自己的强烈目标——在课堂上,在工作中,甚至在他们的个人关系中。每种时刻都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证明。每一个时刻,他们都在接受评估: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是会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我看上去像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可我们的社会不就是会对人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评估吗?希望拥有这些品质难道不正常吗?是这样的。
但是,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这些品质不是你非要打且不得不打的牌,你不需要总在担心自己手里只有对十的时候去说服大家和自己,你手里的是一副同花顺。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你需要打的牌不过是你成长的起始点。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是不是说,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每个人想做什么都能成功?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积极性并接受过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贝多芬?并不是这样的。但是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类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你是否知道,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在小时候被看作很普通的孩子?本·霍根(Ben Hogan),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童年时完全肢体不协调?摄影家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几乎登上了评选20世纪最重要艺术家的全部榜单,却没有通过她接受的第一个摄影课程的考试?还有杰拉尔丁·佩奇(Geraldine Page),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曾经因为缺乏天赋而被建议放弃演员梦想?
你可以看到,这种认为“人的才能可以发展”的信念如何给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激情。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即使是(或特别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