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外国儿童文学

我是猫/小书虫读经典

  • 定价: ¥32
  • ISBN:978750639970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269页
  • 作者:(日)夏目漱石|译...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1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夏目漱石著的《我是猫》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广为流传的代表作。这是夏目漱石忧思发奋所著的作品,以一只猫儿拟人化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酣畅淋漓地展示了二十世纪初,日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们的日常百态。语言幽默诙谐,却字字犀利,生动俏皮地描绘了一只猫眼中世态人情的荒诞和世道人心的微妙。读之津津有味,在有趣的故事中洞察世态人情。

媒体推荐

    我是猫,咱是猫,吾辈是猫,猫眼看人,猫眼看社会,猫眼看世界。故事跌宕起伏,行文妙趣横生,寓意机警深刻。
    ——林少华
    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作品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鲁迅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2.9-1916.12.9),1867年生于日本江户。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后,从事英文教职数年。1900年在政府安排下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回国后,曾在旧制第一高等学校(现纳入东京大学教养学部)、东京大学担任教职。
    1905年发表小说《我是猫》获得广大好评。来年继续发表引人瞩目的作品,包括《少爷》与《草枕》。
    1907年辞去东大教职,进入报社,专心从事小说创作,连续发表了《三四郎》《后来的事》《行人》以及《心》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杰作。1916年在创作最后一部大作《明暗》的期间因胃溃疡恶化,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活跃于日本从近代迈入现代的关键时期,夏目漱石不仅发表多篇文学创作,也在报纸、杂志大量撰写文艺评论,奠定日本现代文学之基础。日本近代文学馆亦肯认夏目漱石对于日本文坛发展的深远影响,如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等白桦派作家、津田青枫、岸田刘生。身处东亚文艺圈的鲁迅也深受夏目漱石的启发,足见其在世界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目录

正文

前言

  

    夏目漱石的第一篇小说《我是猫》,发表于1905年1月《杜鹃》杂志上,近十年间,他创作了15部中长篇小说。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小品文、评论、随笔及诗歌等。这些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闪闪发光,至今仍以独特的魅力荡漾在读者心中。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已译成中文。
    在外国文学中,夏目漱石的作品较早地进入了中国,第一个翻译夏目漱石作品的人是鲁迅。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出版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其中鲁迅翻译了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两篇小品文。鲁迅在《作者介绍》栏中,对夏目漱石做了介绍,他称《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1936年,首次出现了《我是猫》的中文译本。此后,《我是猫》经历了漫长的经典化过程,渐渐地席卷中国文坛,至今已出版近二十种译本。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日本的地位不亚于中国之鲁迅。《我是猫》在中国有这么多译本,说明其影响之大,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能看出我国翻译和出版界的繁荣,优秀的作品,必定经久不衰。
    《我是猫》最初创作的是一篇短篇小说。出版后,出乎意料地获得社会各界的极大好评,于是,夏目漱石继续写下去,不断连载,最终构成了长篇小说。《我是猫》被译成多国语言,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著。但从全篇来看,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其中有些冗长繁絮之处,也有一些晦涩难懂的描述和对话。为此,我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忠实原文,只对部分段落进行了精简缩译,丝毫不影响整篇的故事情节。
    《我是猫》是在漱石逝世后传人中国的,至今已近百年。翻译是个无限接近原文的“再创作”过程,体现个性的语言和审美,千人千色,各具千秋。千人心中有千个哈姆雷特,百人阅读夏目漱石,心中会有百只猫,作为世界文学的《我是猫》,深受广大读者喜欢。但因译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若能为读者奉献一勺文学之羹,便是吾之荣幸。
    李广志
    2018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