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保健养生

肠子的小心思(增订版)

  • 定价: ¥45
  • ISBN:97875576659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科技
  • 页数:271页
  • 作者:(德)朱莉娅·恩德...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吃喝拉撒那点事儿,居然让全世界的读者看得放不下。
    这书有毒有雷有屎尿屁,胆小者慎入!!
    德国年度最畅销图书,荣获读者选择奖金奖。
    授权36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版美、英、日、法、西等版本,全球销售狂飙500万册
    美国图书肠道健康分类年度排名第一,被《纽约时报》评选为Bestseller
    前方高能预警!再说一次,这不是演习,正在进食的各位请小心!!!
    本书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觉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内容提要

  

    《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
    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祸首;如此现代化的今天,蹲坑这种看似原始的行为竟然还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保留着,而且这才是大便的正确解锁方式;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觉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谁能想到这些奇葩欢乐的内容,竟是一位软萌妹子所写,还一举俘获36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心。
    让我们跟着这本新鲜出炉带着屎味的书,一起开启神奇的消化道之旅吧。

媒体推荐

    恩德斯对肠道独特的工作方式感到诧异,而大众对肠道的无知也让她感到难以置信。
    ——《纽约时报》
    恩德斯用幽默的语言,充满热情地向读者展现他们想知道和并不想知道的内脏器官。这本书绝不会让你感到无聊。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包含了所有你想要知道的肠道知识,语言欢快,而且通俗易懂。完全没想到这种类型的书让人舍不得放下。
    ——《悦己》杂志

目录

PART 1  迷人的肠子
  排便便的奥秘
  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很可能不正确
  通往消化道的入口也很神奇
    唾液腺: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
    扁桃体:对我好点儿就不切掉你
  肠胃系统越靠近越美丽
    “鼓鼓囊囊”的食道
    斜挂着的胃囊
    蜿蜒曲折的小肠
    多余的盲肠和肥嘟嘟的大肠
  肠子需要什么样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被消化,肠子说“我要!我要!”
    脂肪:让我们慢慢把你“米西米西”掉
    氨基酸:我们是小肠的真爱
  好胃口不能理解的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症
    乳糜泻和麦胶蛋白过敏
    总有些“糖”吃不得:乳糖不耐受和果糖不耐受
  便便外刊
PART 2  有趣的肠神经
  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眼睛:看见食物她最激动
    鼻子:等候区的嗅觉感受器们
    口腔:最高配置的通力合作
    咽喉:“演员请走这边!”
    食道:不走回头路
    胃:你是来找我的吧
    小肠:向前!向前!向前!
    大肠:静止中蕴藏着力量
  泛酸:亲兄弟也难免有打架的时候
    泛酸的原因:都是神经惹的祸
    少分泌就少出错
    中和一下,只是权宜之计
  呕吐:不想要的都统统吐出去
    准备好了吗?呕……
    呕吐的原因:人体装机必备功能
    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防吐窍门
  便秘:今天,你拉了吗?
    我可以让你拉拉拉
    实在不行,来点儿泻药
    吃药虽好,别忘了“三日定律”
  大脑和肠子,到底谁指挥谁?
    肠子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压力、抑郁和容易受刺激的肠道
    “自我”意识从何而来?
PART 3  喧闹的微生物世界
  一个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爱恨纠葛
  肠道菌群进化论
  成年人体内的肠道居民
    细菌的遗传基因
    三种肠道型
  肠道菌群所扮演的角色
    细菌导致增肥阴谋论的三种假说
    胆固醇和肠道细菌
  健康的元凶:坏细菌和寄生虫
    被戴“帽子”的沙门氏菌
    幽门螺杆菌:人类最早的“宠物”
    弓形虫:让人忘却恐惧的“喵星”来客
    蛲虫:一生总会遇见一次的过客
  清洁卫生和益生菌
    日常清洁,到底多干净才行?
    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益生菌:吃吃更健康
    益生元:利己又助人的热心肠
  肠脑轴的新发现
    情绪
    压力
    抑郁症
    酸酸的诱惑
    手把手教你在家做泡菜——德国酸菜养成记
致谢
重要参考资料

前言

  

    我是剖宫产出生的,没有被母乳喂养过,这让我成为21世纪肠道科学领域最佳的研究对象。要是当初我对肠道了解得更多些的话,估计我之后得的病自己都能预估出大半来。
    最早我患有乳糖不耐症,可是5岁之后就突然神奇地好了。之后我的体重一直莫名其妙地上下波动。后来总算一切正常了一段时间,就在我以为日子从此太平了的时候,大麻烦来了。
    我17岁那年,右腿上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小伤口,一直都愈合不了。拖了一个月,我终于去看了医生,可是医生也无法确诊,就随便给我开了点儿药膏。三个星期后,伤口不但没有愈合,反而扩散到整条右腿。不久我的两条腿、胳膊还有后背全都烂光了,有时甚至脸上也出现了溃烂。幸好那是个冬天,我可以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家都以为我是疱疹烂到了脸上,还留了疤。
    所有的医生都没法解释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也许、可能、大概是某种神经性皮炎。”最常见的推断,要么是因为压力太大,要么就是因为心情不好。也就“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还算有点儿效果,但只要一停用,一切又都回到了老样子。就这样整整一年,不论春夏秋冬我都在裤子里紧紧裹一层连裤袜,只有这样伤口的脓水才不会渗出来弄脏裤子。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决定开始自己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一名男子在服用抗生素之后得了与我极其相似的皮肤病。凑巧的是,我在伤口第一次出现之前的数周里也服用过抗生素!
    从这一刻起,我发觉我得的应该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由肠道疾病引发的皮肤问题。我开始把自己当成肠道病人来对待,远离所有奶制品,几乎不碰任何含麦胶(Gluten)的食物,服用各种各样的益生菌,尽量把自己的饮食结构调整得更健康。那段时间里,我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做了若干大胆的试验——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那时候就懂医学,估计里面有一半的试验借我个胆我也不敢做。比如有一次,我连续几个星期服用了过量的锌,之后几个月我的嗅觉比狗还灵敏。
    几经周折之后,我的病总算痊愈了。尝到胜利果实的同时,我深深地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从此我踏上了学医之路。
    记得大学第一个学期有次聚会,我旁边坐了一位口臭超级夸张的男生。那臭真是惊天动地、与众不同——既不像有些大爷嘴里的腐腥味儿,也不像一些阿姨贪嘴吃甜食留下的酸臭味儿。过了一小会儿我就从他旁边走开了。没过几天我听说这个男生自杀了。这件事让我一直无法释怀,我总是在想,这口臭会不会是由什么严重的肠道疾病引起的,然后这“烂掉”的肠子也摧毁了他的精神?
    左思右想了整整一周,我把我的猜测悄悄说给了一个闺密听。几个月后,闺密得了很严重的胃肠感冒,饱受折磨。当我们再见面时她告诉我,她觉得我的猜想确有几分道理,这次胃肠感冒让她心力交瘁,无论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她都很久没有这么痛苦过了。闺密的支持让我更加有了研究动力,由此踏入了一个冷门的研究领域——肠道和大脑的关系。
    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就在10年前,这个领域能找到的科学发表物还屈指可数;而现如今,已经有数以百计的科学文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肠道究竟如何影响着人类健康,这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研究方向!著名的美国生物化学家罗布·内特(Rob Knight)在《自然》(Nature)杂志中曾提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堪比干细胞的研究,甚至前景更好。
    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越来越热情高涨。
    大学期间,我发现肠道健康领域在医学界就像继子一样不招人待见。肠道是人体里独一无二的重要器官——它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它能从食物中汲取能量,它还能制造20余种激素。可是许多医生在上学期间对这个器官却所学甚少。2013年的5月,我参加了一个在里斯本举行的研讨会,主题是“肠道细菌与健康”。参加会议的没多少人,其中一半都来自实力雄厚的一流研究院,比如哈佛、耶鲁、牛津、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EMCL)等,这些研究院争着对最新的研究成果一睹为快。这些科学家们关起门来讨论着如此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公众对此却一无所知。
    确实,通常情况下,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远远胜于草率定论,但是,有时候过于小心翼翼也会让我们错失良机。比如,科学界公认,有消化问题的病人往往伴有肠道神经紊乱。肠道会向大脑的某个区域发出信号,而该区域主要负责处理接收身体不适的信息。这时候病人会感到很不舒服,却对不适的原因一无所知。如果医生把它当成主观的心理问题来治疗,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都在告诉我们,有些科学知识研究还是应该尽早普及!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希望能向大众普及和推广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很多科学知识都封存于科学家的研究论文中,或者仅限于学者们私下讨论,而这些有可能恰恰是许多病人正在苦苦追寻的答案。
    许多病人治疗陷入窘境,开始对现代医学感到失望,对此我感同身受。我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也知道即使拥有健康的肠道也并非百病不生,但是我愿意尽我所能深入浅出地来告诉你肠道是如何工作的,和你一起分享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教你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大学攻读的是医学专业,之后又在医学微生物学院完成博士论文,这些宝贵的知识和阅历能帮助我有效地梳理和评估各种医学结论。同时,我的个人经历也促使我更加努力致力于做好科普工作,让科学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我的妹妹呢,她则负责在我写书时监督我不要跑题。每写完一段我都会首先读给她听,她总是听得很仔细,有时还会一脸坏笑地点评点评:“这段你还是重写一遍吧。”希望经过她这样“严苛”的读者在第一时间把关,我的科普应该能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有趣,且能饶有兴趣地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