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外国儿童文学

列那狐的故事(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图书)/快乐读书吧同步阅读书系

  • 定价: ¥19.8
  • ISBN:978754807318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西美术
  • 页数:121页
  • 作者:(法)M.H.季诺夫人...
  • 立即节省:
  • 2019-09-01 第1版
  • 2019-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列那狐的故事》以列那狐和狼依桑格兰之间的斗争为主线,智慧多谋的列那狐总会战胜贪婪残忍的狼伊桑格兰,这也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渴望战胜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愿望。
    在书中,讲故事者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将动物拟人化。在故事中,这些动物像人一样会说话,并且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作品中,讲故事者还依据人类的社会等级法则,对动物进行阶层的划分,以此来映射现实社会。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篇又前后呼应的短篇故事缀合而成。主要来源是法国北部的民间传说,此外也有取自古希腊罗马的寓言,以及取自日尔曼民族和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故事,可说是东西方动物故事的荟萃。
    “狐狸列那”的故事大约在1170年到1250年期间成形,最初是长篇故事诗,作者有许多人,绝大多数已经难以查考。

作者简介

    季诺夫人,生活在12-13世纪,法国出名女作家,她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列那狐的故事》。
    12-13世纪之间,法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以列那狐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均是8音节法语诗篇。诗的作者有许多人,多数已无从考证。受《伊索寓言》的影响,玛特·艾·季诺将其中最精彩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加工,就是现在的《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由43篇散文体故事组成,影射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讽刺了封建贵族和大臣的腐朽堕落。

目录

第一章  智取鲜鱼
第二章  乌鸦唱歌
第三章  戏耍大灰狼
第四章  列那狐失策
第五章  不合适的搭档
第六章  出门避祸
第七章  黄色皮袍
第八章  鸡群遭殃
第九章  御前会议
第十章  戏耍狗熊
第十一章  本性难移
第十二章  宫廷辩白
第十三章  命悬一线
第十四章  大胆的列那狐
第十五章  献礼
第十六章  围攻
第十七章  狮王遇险
第十八章  救命恩人

前言

  

    只要提起狐狸,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一类的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法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中,狐狸往往是狡猾多疑、巧言令色、欺软怕硬、油嘴滑舌、诡计多端的代表。但是,在中国拍摄的与狐狸相关的影视或动漫作品中,狐狸常常为狐媚女性的化身,如电视剧《封神榜》中,妖媚的苏妲己便是狐妖的化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称妖艳的女子为“狐狸精”。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是,在法国传统文化中,狐狸大多是男子的形象,他们身上虽也有狡猾多疑、诡计多端等劣性,但还有着幽默风趣、积极乐观、富有反抗精神等值得人们学习的优点。如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著作《小王子》中的狐狸,他成为聪慧的智者,指引人明白爱与责任。
    一般认为,列那狐的故事产生于10世纪至14世纪的法国封建社会。当时,法国新兴资产阶级逐渐产生并壮大,他们渴望打破旧的格局,希望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可是,强大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他们施以严厉残酷的打击和压制。在这种社会矛盾下,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求拥有发言权,他们渴望通过文学为自己发声。但是由于自身力量无法与封建统治阶级抗衡,他们只得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来抨击社会现实。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列那狐的故事》便应运而生了。《列那狐的故事》以列那狐和狼依桑格兰之间的斗争为主线,智慧多谋的列那狐总会战胜贪婪残忍的狼伊桑格兰,这也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渴望战胜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愿望。
    在《列那狐的故事》中,讲故事者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将动物拟人化。在故事中,这些动物像人一样会说话,并且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作品中,讲故事者还依据人类的社会等级法则,对动物进行阶层的划分,以此来映射现实社会。如:目中无人、横行霸道的狮王象征着封建最高统治阶级;依仗权贵、豪取强夺的伊桑格兰狼则是封建贵族阶级的象征;备受欺凌压迫的鸡猫兔则是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或许,正是因为列那狐聪明机智、圆滑世故等复杂多变的形象特点,使得他不仅令森林王国中的动物对他爱恨交加,亦使得广大青少年朋友对他的故事念念不忘。
    此外,在《列那狐的故事》中,那些无名的民间创作大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动物世界和自然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细腻真切的语言将一个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绿绿的草地等等,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这也是《列那狐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