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白金升级版)

  • 定价: ¥42
  • ISBN:978755964145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96页
  • 作者:(美)M.斯科特·派...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读物!
    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内容提要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了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纪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媒体推荐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菲莉斯·特洛克丝《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罕见的心理学杰作,早在1983年,它便成为有口皆碑的超级畅销读物。作者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它的有效和实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出版商周刊》
    在人类心灵的治疗方面,本书也许是一部开山之作。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耐人寻味。
    ——《图书馆杂志》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自律
  问题和痛苦
  推迟满足感
  子不教,谁之过
  解决问题的时机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逃避自由
  忠于事实
  移情:过时的地图
  迎接挑战
  隐瞒真相
  保持平衡
  抑郁的价值
  放弃与新生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坠入情网
  浪漫爱情的神话
  再谈自我界限
  依赖性
  精神贯注
  “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
  关注的艺术
  失落的风险
  独立的风险
  投入的风险
  冲突的风险
  爱与自律
  爱与独立
  爱与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科学与信仰
  凯茜的案例
  马西娅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婴儿与洗澡水
第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迹
  潜意识的奇迹
  好运的奇迹
  恩典的定义
  进化的奇迹
  开始与结束
  熵与原罪
  邪恶的问题
  意识的进化
  力量的本质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对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临
后记
附录  25周年版序言

前言

  

    很抱歉,我们奉献给你的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它甚至还会让你感觉到一点点的不舒服。不过,请不要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的结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逃避成熟?
    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30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难道不是吗?有哪一本书,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3000万册的销量;有哪一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停驻近20年;有哪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此之多。难怪《华盛顿邮报》的书评会说:“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面对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后记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出版以来,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每一封信件都让我感动。它们行文流畅,妙趣横生,有的信件还洋溢着真挚的爱心和祝福。除了给予本书大量赞誉以外,不少读者还随信寄来各种礼物,其中包括某些作家的诗句或者格言,以及读者本人深刻的见解和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信件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踽踽独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心智成熟之路上,而且默默走过了很远的距离。无数的脚步汇聚起来,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网络,其覆盖面积之广超过我们的想象。读者们感谢我减轻了他们旅途的寂寞,我也要因同样的理由感谢他们。
    曾有读者询问我,我是否认为心理治疗必然可以带来理想的效果。心理治疗的质量当然良莠不齐,不过我始终相信心理治疗的意义无可替代。的确,有的患者尽管与一流的心理医生进行过合作,却似乎未能从中受益。然而在我看来,大部分患者遭遇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本身缺少兴趣与意志力,以致不能达到治疗的严格要求。我还要补充一点:大约有5%的心理疾病是无法治愈的,而且随着治疗中涉及的深刻自省,患者的病情甚至会更加恶化。
    所有认真阅读并理解本书内容的人,都不大可能属于这5%的行列,但是,心理医生有责任挑选出这极少数患者(他们的症状极为特殊,或是病情相当严重,因此不适合接受一般的心理分析治疗),采用更恰当、更有益的治疗方式,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医生才有资格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呢?不少寻求心理治疗的读者都问我,如何选择理想的心理医生?如何确认对方是否有资格进行治疗?我的第一个建议是,选择医生务必慎重,这是你毕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心理治疗是一项不小的投资,不仅需要花钱,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它就是股票经纪人所说的“高风险投资”:选择正确,会给你带来大笔“心灵红利”:倘若万一选错,即使你表面上没有受到多少伤害,但你浪费的是宝贵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精挑细选的同时,你也要信任自己的感受与直觉。通常,和心理医生交谈过一次,你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否适合你。如果感觉不适合,那就付清这次的费用,随即另请高明。确定医生是否适合自己,这种感觉可能很抽象,不过,通过某些具体的线索或细节,你就可以做出判断。我曾于1966年接受过心理治疗。当时,我对美国参加越战的道德性不仅产生了怀疑,而且采取了明确的反战立场。接待我的心理医生,在候诊室里摆放了诸如《壁垒》、《纽约书评》等杂志,这些都是采取反战立场的自由派杂志,所以,我在见到医生本人之前就已经对他产生好感了。 心理医生能否真正给予你关心,远比他们的政治立场、年龄或者性别更加重要,这一点你同样可以很快察觉。一般说来,一流的心理医生不会急不可待地做出乐观的保证,或是不假思索地对患者实施治疗。真正用心的心理医生应该稳重而审慎,而且有所保留。作为患者,你可以凭借直觉发现,在他们含而不露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究竟是关心还是漠视。 通常,心理医生首先会和你面谈,决定是否接受你。你也可以趁机面试他们,这没有任何不妥。如果认为有必要,你尽可大胆询问心理医生,他们对于女权运动、同性恋和宗教问题有何看法?你有权得到诚实、坦白而严肃的回答。至于其他问题,例如治疗需要多长时间,你的皮疹是否由心理因素引起,如果心理医生回答“不知道”,你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是在说实话。凡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通常都是正式受过专业训练,值得信任的人。 心理医生的能力,和他们持有的证书几乎毫无关系。爱心、勇气和智慧都不能从文凭上显示出来。例如,《心理医生协会资格考核证明》或许是医学界最高的资历证明,代表持有者受过严格的训练。它虽然可以让你感到踏实,不必担心落入江湖郎中手里,但是,就心理治疗的质量而言,有些专业心理医生未必比一般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或者教会牧师更加出色,甚至可能不及后者。而我认识的两位最优秀的心理医生,甚至都没有大学毕业。 口碑通常是寻找一流心理医生的有效途径。假若你有一些可靠的朋友,他们对某个心理医生的服务感觉满意,那你何不接受他们的推荐呢?还有一种方式,特别适合病情严重或兼有生理问题的患者,那就是去找职业心理医生。职业心理医生接受过心理医学的系统培训,收费也最为昂贵,不过他们能从多个角度了解你的状况。交谈一个钟头,让他们了解你的问题之后,你就不妨提出要求,让他们把你介绍到收费低廉、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医生那里。最优秀的心理医生通常都愿意告诉你,在附近社区中,哪些非科班从业者能力最强。当然,如果你感觉医生和你配合默契,对方也愿意接受你的求诊,也不妨留下来,继续接受治疗。 如果你经济紧张,而且没有专业门诊治疗的医疗保险,则可以选择到政府医院下属的心理与精神健康专科门诊,去向那里的医生求助。根据个人财力,选择适合的专科门诊,也可以确保你不会落入江湖骗子之手。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专科门诊的治疗水平有可能并不理想,而且你选择心理医生的能力也可能相当有限。即便如此,上述方式也不妨一试。 上面的建议和指导,可能没有你希望的那样具体而详尽,但我只想提醒你一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要使心理治疗顺利进行,心理医生必须和患者经常沟通,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因此,你有责任挑选值得信任的医生并接受治疗。适合某一个人的心理医生不见得适合另外一个人。每一个心理医生和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你唯有依赖直觉自行判断,当然,这其中会有风险。我真诚地祝愿你一切顺利,交上好运。考虑到接受治疗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也佩服你能够自负其责,做出最终的正确决定。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问题和痛苦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他们一遇到问题和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仿佛人生本来就应该既舒适又顺利似的。他们哀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压力和困难,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们诅咒命运不公,偏偏让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部落、他们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国家乃至他们的种族吃苦受罪,而别的人却安然无恙,过着自由而又幸福的生活。我非常了解这样的抱怨和诅咒,因为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奋勇前进?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并将方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痛苦、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幸福为何物。这种心灵的痛苦通常和肉体的痛苦一样剧烈,甚至令人更加难以承受。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把它们视为问题;也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连不断,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学校刻意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渴望获得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努力将所有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面对问题,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然而,大多数人却缺乏这样的智慧。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时都想回避,甚至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假装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还有的人用药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企图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它们;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心理学大师荣格一针见血地指出:“神经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最常见的替代品。”
    替代品最终带给人的痛苦,甚至比所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正因如此,神经官能症才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不少人还没有解决旧的问题和痛苦,却又要逃避新的问题和痛苦,他们不断用神经官能症作蚕丝,把自己一层一层包裹起来,陷入重围,无法自拔。所幸,也有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正常的痛苦。
    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而且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长期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律呢?如何才能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并不复杂,即便是10岁的小孩也能够掌握。不过有时候,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因忽略和漠视它们而遭遇失败,甚至自取灭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对于那些时刻都想着逃避痛苦的人,这些原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们也绝不会从中受益。接下来,我就要对这些原则进行深入的阐述,然后,再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动力——爱。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