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烹饪食谱

茶二十一席

  • 定价: ¥52
  • ISBN:978756806986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页数:21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群有趣、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写有意思的文章,就成了这本书:《茶21席》。
    他们在工作中各有各的身份,而当脱下疲惫的外衣,进入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茶人。
    浓非厚,淡非薄,茶与人情皆如此。
    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鼎力推荐!

内容提要

  

    他们是设计师、制茶师、建筑师、音乐家、摄影师、导演、文学家……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身份,而当脱下疲惫的外衣,进入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茶人。讲述21位茶人关于种茶、品茶、学茶、习茶、恋茶、研究茶的故事,他们各自与茶的故事不同,但是茶无一例外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心灵。
    都市生活,得非所愿、愿非所得,是否让你疲累不堪?《茶二十一席》,看21种不同的茶人人生,找寻属于自己的一万种可能。用茶人的第三只眼带你畅游茶美学空间,体会茶人的百千滋味,洗去心灵的浮躁与疲惫……

媒体推荐

    生命的精彩借由茶来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徒生羡慕之心。也许与茶结伴,才是红尘最美的修行。
    ——台湾《联合报》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一份好的心境并不昂贵,很多时候,一则锈迹斑斑的茶匙,一方透着婉约与古朴之美的茶席,三五好友散座,一缕茶烟袅娜,就足够了……时间静静流淌,甘愿沉浸在这样的时刻。
    ——香港《文汇报》
    茶是有生命的,但只有懂它的人才能看到茶的生命,珍惜茶的生命。这本书中的二十几个人就都是这样懂茶的人。因为这份懂得,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提升。
    ——香港《经济日报》

作者简介

    古武南,台湾新竹北埔人,北埔工作室主持人,情有独钟北埔客家老聚落,新竹文献《新竹介好茶》主编,著作《北埔民居》获第一届台湾地区,出版佳作奖,人澹如菊茶书院学员。

目录

缘起 “人儋如菊”茶书院
导读 茶之侣
第一席
夏日茶席
第二席
茶与乐的交融
第三席
每次茶汤的美好都会留在心里
第四席
好茶名器
第五席
茶的美好境地因人而生
第六席
茶汤的滋味
第七席
一只茶盏的千年孤寂
第八席
茶与人的缘分
第九席
茶即道场,心是修行
第十席
整个世界只剩茶与我
第十一席
那些人,那些茶,那个我
第十二席
一路跟随,一路习茶
第十三席
好好拥抱,珍惜现在
第十四席
茶人心物
第十五席
一位茶农的有机路
第十六席
习茶的强迫症
第十七席
白毫乌龙的相遇
第十八席
记忆中幸福的味道
第十九席
千把壶 万片茶
第二十席
初识茶的旅途
第二十一席
洁净的山茶
后记

前言

  

    首先感谢“人儋如菊”茶书院各位同学的鼎力相助,得以让本书如期出版,为了成就个人狭隘的志业,害得同学们被催稿催得人仰马翻,现在想想实在很抱歉。
    邀请同学们一起完成本书的缘起,乃是茶书院李曙韵老师对“茶十六席”的延续,当时曙韵老师对“四晚班”(星期四晚上的习茶班)十六位同学许下期许: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以习茶的心得互相交流并通过书写表达习茶的感想,内容以茶人、茶器、茶汤、茗茶等等为主,完成后,曙韵老师将同学们的十六封书信发表刊登在《不只是茶》刊物的第二期上。
    个人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习茶内容,有别于一般学茶的刻板模式。经过曙韵老师的同意,我们把原来的十六席增加到二十一席,同时请曙韵老师推荐首次征稿的同学芳名,以便延续茶书院的习茶特质。
    曙韵老师推荐同学的当下给了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强项,也就是专业素养,有的同学或许很想跟大家分享,只是还没有遇到适当的机缘与方式。
    我不知道本书的完成对于同学们来说,算不算是一种机缘或方式。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不轻易称人家为老师,更不随便拜师学艺,同时由于自己的学识肤浅,更不敢被人称作老师。记忆里圣严法师曾经在开示中提到:  “佛法难闻,名师难遇。”在这个一切以速度效率为准则的年代,学生要找到好的老师学习很不容易。尤其想要修学的是传统技艺,如佛法、茶道、书法、花艺、乐曲……想要遇到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即使付出昂贵的学费,也许也难觅良师。而老师呢?想要找个好学生传授技能,其实比学生找好老师更难。
    北埔的老制茶人——我的舅公刘家龙老先生问我:你去台北拜师学茶,怎么没有去拜那个穿仙人服(穿茶服的人)或留胡子绑长发,不然就是有着道貌岸然造型的人为师,反而去拜一位普通的女孩子为老师呢?我很难对老先生解释我想来茶书院拜师习奈的渴里。
    多年前茶书院的同学们来北埔体验制作“膨风茶”,刘家龙先生以老制茶人的身份莅临现场指导。后又受李曙韵老师邀请参加台北的‘‘荷花茶会”,茶会中展示了刘家龙先生珍藏了三十五年的老膨风茶。因刘家龙先生是我的舅公,由我开车载舅公参加在台北戏棚由曙韵老师主办的荷花茶会;茶会结束后,在倾盆大雨中开车回北埔,然而心中犹存着头一次参加茶会的美好与感动,内心久久无法平息,同时在脑海中浮现了想要加入这个茶团队的初心。回程中,舅公对我说:上次我说这个老师只是普通的女孩不大对,从今天这个茶会的场面看下来,我应该改称李小姐是台湾新茶文化的代表人才好。
    本人从荷花茶会上对茶的无知无识、  “膨风”(吹牛的意思)幼稚的座上宾,最后成了茶书院的老学员,跟着李曙韵老师在茶书院习茶,才真正见习到有文化意涵的茶事,同时走过台北戏棚、阳明山食养、台北故宫博物院、华山文化创意园区;甚至带着以上的事茶经历,受邀在威尼斯举办的国际双年展,表演所学的茶道美学,与妻子珍梅在古运河畔的展场中,对唱传统客家采茶老山歌,如果没有来茶书院习茶的经历与历练,我这辈子可能很难走出台湾。
    五
    为人师表其实很辛苦,好的老师除了教授课业之外,还要照顾、开解学生。电影《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讲过: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他只不过把心中的卧虎藏龙拍成了电影。我虽然每天生活在北埔这个平静的老聚落,却不时还是会被心中追逐名利的“卧虎藏龙”困扰烦恼;每当李曙韵老师发现我心里出现不切实际的“卧虎藏龙”时,便会主动地帮我解除疑惑,平息烦恼。北埔乡下地方每到晚上都很寂静,我常常在这个时候为自己弹一曲《慨古吟》,随着深夜里响起的琴声,心中不断浮现出茶书院、李曙韵老师、同学们、茶香袅袅的美好画面,缓慢又柔和地律动在心底,故此常常被自己感动。中场休息我回过头反问深夜唯一陪伴我习琴的琴侣:夫人,您觉得在下今日的琴技如何?夫人回应:很不认真。奇怪也!白天弹给妹妹听,妹妹还说:很好听的。
    六
    李曙韵老师常说跟她学茶,卖茶不会赚钱,来茶书院习茶越久,越不会随意收茶,更不会轻易售茶,正因为李曙韵老师从来没有在茶叶上为自己图利,而是让我们跟着她全心全意习茶,才会走在正确的茶之道上。我在不惑之年走进茶书院,生命中的来时路,五分之一都跟茶事,跟茶书院,跟李曙韵老师同行。曾经是为了想把茶卖得更好来茶书院,如今茶卖得好不好,其实已经不重要,生活过得精彩才更重要。
    七
    知道我在茶书院习茶的亲朋好友常常问我:学茶毕业了吗?我回答他们:我的老师认为“茶人是不会下班的”,所以我们的学校当然也不会举办毕业典礼。同学千弘和我都是双鱼座,生日只差一天,我们的感情一样丰富。千弘在文章里提起,每次茶会都会与许久没有见面的同学重逢,让他感到参加茶会的欢喜。也许诸多同学也和我与千弘有着同样的感受。同学有来的,当然也有离开的,新旧同学的来往,对我来说如同一部情深、缘尽的电影,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角色,而这角色缘起正是“人儋如菊”茶书院。

后记

  

    承蒙曙韵老师、新旧同学对古大哥的不离不弃,我才有力量完成这本著作,客家话里对感谢最高程度的表达,是“承蒙相惜”这四个字。在这里我要向帮忙我完成稿件的二十位同学,还有最敬爱的曙韵老师,诚恳地献上感谢——“承蒙相惜”。
    我喜欢写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写作可以让我回到过往的美好,它像一部百看不腻的电影,重新拿出来播放,虽然往事如云烟,然而美好的画面依旧让人动容。回忆是抽象的,本书难免会有很多失真不圆满的地方,恭请同学及读者包容见谅。
    再次感谢廖素金同学提供的完美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