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保健养生

癌症传(众病之王)

  • 定价: ¥88
  • ISBN:978752171431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602页
  •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
  • 立即节省:
  • 2022-01-01 第1版
  • 2022-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医学人文领域经典畅销著作,10周年纪念版。
    本书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恢弘、深刻和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癌症传记”,讲述了癌症在几千年前首次被记录,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治疗和征服癌症的过程,并对癌症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普利策获奖作家,穆克吉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最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编年史。
    癌症的故事饱含人类的智慧、坚韧和毅力,但也掺杂着傲慢、家长式作风和误解。穆克吉通过医学前辈和同辈的视角,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医疗工作者眼中的认识、挫折、胜利和死亡,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对抗这个无限狡猾的对手。就在30年前,人们还认为,通过一场全面的“抗癌战争”,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这个对手。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以癌症为主角的惊悚小说。从切除乳房的波斯女王阿托萨,到接受原始放疗和化疗的人,再到作者的白血病患者卡拉,这本书讲述了那些为了生存而经受严酷治疗的人的故事,同时也加深对这种标致性疾病的理解。
    这本内容引人入胜、情节紧迫和到处充满惊奇的书,为癌症治疗的未来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也为那些试图了解癌症真相的人打开了清晰的视角。

媒体推荐

    (癌症)是一种潜伏性疾病,尽管治疗取得了突破,但仍困扰着医学。《癌症传》是结合临床诊断和个人经验,对癌症漫长历史的探究,文风优雅。
    ——2011年普利策奖评语
    穆克吉的这部医学作品及时而重要,既客观又引人共鸣,令人敬佩。
    ——《时代周刊》
    很难想象有多少书,能为普通读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某个领域描写得如此智慧、通俗易懂和感同身受。《癌症传》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纽约客》
    穆克吉秉持科学家的洞察力和耐心,将那些孤立的线索编织成连贯的故事,引人入胜。
    ——《经济学人》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畅销书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印度裔美国医生及科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和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悉达多·穆克吉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在牛津大学获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学位,并在读书期间荣获罗氏奖学金。他的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运用新型生物方法开发抗癌药物。他曾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神经元》《临床研究杂志》等期刊,以及《纽约时报》《新共和》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和评论。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黑色体液,致癌元凶
  第一章  “血液化脓”
  第二章  黑暗深渊
  第三章  凤凰涅槃
  第四章  神秘瘟疫
  第五章  体液学说
  第六章  走下神坛
  第七章  “遥表同情”
  第八章  根治主义
  第九章  隐形射线
  第十章  化学魔弹
  第十一章  巴里事件
  第十二章  慈行善举
  第十三章  吉米之屋
第二部分  缺乏耐心的战争
  第十四章  癌症协会
  第十五章  “新生力量”
  第十六章  “屠宰场”
  第十七章  初步胜利
  第十八章  小鼠医生
  第十九章  VAMP方案
  第二十章  霍奇金病
  第二十一章  整体治疗
  第二十二章  本末倒置
  第二十三章  “登月计划”
第三部分  “如果我没有好转,你会把我赶走吗?”
  第二十四章  “我们信仰上帝,其他(必须)源自数据”
  第二十五章  盲目乐观
  第二十六章  知己知彼
  第二十七章  辅助化疗
  第二十八章  癌症统计
第四部分  预防就是治疗
  第二十九章  “黑色棺材”
  第三十章  皇帝的新装
  第三十一章  “夜贼”
  第三十二章  “警告声明”
  第三十三章  危险因素
  第三十四章  “天罗地网”
  第三十五章  STAMP
  第三十六章  地图与降落伞
第五部分  基因蓝图,自我扭曲
  第三十七章  “共同病因”
  第三十八章  “癌症病毒”
  第三十九章  “猎杀sarc”
  第四十章  突变假说
  第四十一章  风险预测
  第四十二章  癌症标志
第六部分  渐进发展,颠覆改变
  第四十三章  “努力绝非徒劳无功”
  第四十四章  旧病新药
  第四十五章  万缕之城
  第四十六章  同情用药
  第四十七章  乘胜追击
  第四十八章  红桃皇后
  第四十九章  山外有山
  阿托莎之战
致谢
悉达多·穆克吉访谈录
术语参考释义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
注释
译者注记

前言

  

    作者注记
    本书以传记形式演绎了癌症发展史。癌症是一种具有古老历史的疾病,曾令人们谈虎色变。随着时代变迁,癌症逐渐演化为一类形态各异的致命性疾病,由于它不仅在医学、科学与政治领域发挥着影响力,而且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人们经常把癌症定义为这个时代的瘟疫。将本书起名为“癌症传”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人类一直在试图了解这种永生化疾病的临床特征,渴望揭开癌症发病机制的神秘外衣。然而我的终极目标并不局限于这本传记:人类在未来能否治愈癌症?我们是否可以从人类肉体与社会中永久根除这类疾病?
    癌症不是某种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疾病组成。我们之所以将其统称为“癌症”,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细胞异常生长。除了生物学共性之外,癌症在发展过程中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与政治烙印。虽然本书不可能将所有癌症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是我会努力凝练4 000年来抗癌战争的精华。
    毫无疑问,完成这部传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其创作灵感源于我在医学院度过的平凡生活。2003年夏季,我在完成住院医师培训以及研究生课题(肿瘤免疫方面)之后,开始在波士顿的丹娜一法伯癌症研究所与麻省总医院接受肿瘤内科学专科培训。起初,我只是为了投稿当年的学术期刊才撰写一些癌症治疗方面的文章。但是这个目标很快就成长为一次重要的探索之旅,它不仅让我领悟到自然科学与医学的神秘,还深入到文化、历史、文学以及政治等领域,让我在时空穿梭中重温癌症的前世与今生。
    本书的核心故事将围绕两位重要人物展开。他们作为理想主义者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并且在孩提时都历经了美国战后的科技繁荣。为了帮助人类社会摆脱癌症带来的困扰,他们以近乎偏执的热情投入一场全国性的抗癌战争中。第一位人物是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他被后人誉为“现代化学疗法之父”。法伯在研究中偶然发现,某种来自维生素衍生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于是他开始期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治愈所有癌症的方法。第二位人物是来自曼哈顿的社会活动家玛丽·拉斯克(Mary Lasker),她具有传奇般的社交能力与政治能量,与法伯在抗癌战争中并肩奋斗了几十年。其实法伯与拉斯克只是人类在4 000年的抗癌过程中凝聚了坚毅、想象力、创新与乐观品质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抗癌战争也是一部特殊的军事史,而这些无影无踪的对手随时随地潜伏在我们身旁。当然这类战争也具有以下共同之处:优胜劣汰、连绵不绝、毁誉参半、绝处逢生,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伤害、罪孽、遗忘以及死亡。最终,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癌症的本质,就像一位19世纪的外科医生在某本书的卷首插图处的留言:众病之王,恐怖之君。
    免责声明:在自然科学与医学领域中,只有科学家与研究人员才可以评判某项发现是否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赋予发明人或者发现者相应权责。虽然本书涉及大量发现与发明的历史,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法律上确权的首要证据。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研究报告、期刊论文、回忆录以及访谈记录;此外,本书还从部分个人、图书馆、藏品、档案以及文件中汲取了海量信息,我将在本书结尾处对此一并致谢。
    但是有一项致谢不能放在结尾表述。这本书不仅是探索往昔癌症历史的回顾之旅,更是我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的成长历程。如果没有那些患者多年以来的鼓励,我也不可能从临床培训的磨砺中收获良多。这些患者是本书创作最重要的知识源泉,我在写作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到他们的教导与启发。我将永远感谢他们。
    伴随感谢而来的是我应尽的义务。由于本书涉及患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对保护这些患者的隐私与尊严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病情已经公之于众的病例(例如之前有过采访或文章报道),我将用真实姓名进行表述。如果病情尚未对外界公布,或者受访者要求保护隐私,那么我将会使用化名,并且故意混淆他们的身份,增加追踪他们的难度。当然,这些人物及其遭遇均源自现实生活。我恳请本书读者尊重他们的隐私并保持合理的距离。

后记

  

    译者注记
    作为一名与癌症打交道多年的外科医生,我从未想过会用文字来诠释另一位同行的作品。2013年深秋的某天,徐文老师介绍我与董正老师相识。当时董老师尚在中信出版社任职,他提到一本名为《癌症传》的作品刚刚上市。我笑着对董老师说:“我的研究方向恰好就是这个领域。”董老师得知后非常高兴,他答应要送给我一本书。我满怀好奇留下了联系方式,没想到从此却踏上了漫漫征途。由于我接触过的教科书通常都是些精装的大部头,因此当我初次看到其貌不扬的《癌症传》时完全没有感觉。作为医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象征,螃蟹成为癌症的代名词源自希波克拉底时代。我从作者注记中了解到,穆克吉博士是一位肿瘤内科医生,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看着字里行间描写的那些史海钩沉,我的思绪仿佛早已穿越了时空界限。
    我花了两周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部作品,深深地被拉斯克与法伯等前辈的事迹感动。与此同时,我也将勘误在书中的空白处做了注释,并且重新翻译了一页发给董老师参考。董老师非常重视我反馈的意见,前后帮我联系了出版社多个部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初步了解。可惜这些努力最后都悄无声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反馈。为了保护好这本《癌症传》,我用牛皮纸给它包了书皮,然后放在写字台旁的书柜里,默默地等待它浴火重生。2015年夏季,时任大地工作室负责人的覃田甜老师联系到我,希望我能够翻译弗朗西斯医生的作品《认识身体》。尽管这不是我所期待的《癌症传》,但是我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邀约。2016年5月,在《认识身体》即将杀青之际,覃老师告诉我,穆克吉医生的新作《基因传》6月份即将上市。听闻这个消息后,我隐约感到《癌症传》可能会迎来转机,于是便抖擞精神签下了这部作品。 我在研究生期间的课题本来就与癌基因有关,如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与基础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之所以我在阅读此类作品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也经历了同样忙碌充实的青葱岁月。原版《基因传》的厚度堪比一部词典,捧在手中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2016年6月下旬,我第二次来到西藏出差。白天处理完公务之后,高原反应令人头疼欲裂。我随身带着两种止痛药,一片可以坚持两个小时。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上,《基因传》反而成为缓解缺氧症状的良方。对于我来说,阅读适合在夜深人静中进发灵感,文字需要在心无旁骛时慷慨激昂。其实真正痛苦的不是旅途劳顿,而是长时间的严重睡眠不足。 《基因传》不负众望得到了市场认可,我则忙于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读者留言,逐个回复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再将问题汇总反馈给出版社。相比之下,姗姗来迟的《认识身体》显得非常低调。我非常欣赏《认识身体》的作者弗朗西斯医生的才华,他将我带人了一座散发着文学与艺术气息的殿堂。虽然与穆克吉医生的风格不同,但是都彰显了医学人文的真谛。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认识身体》很快便位居分类排名的榜首,我和弗朗西斯医生也成了惺惺相惜的笔友。彼时,距离我与《癌症传》初次邂逅已经有五个年头。2018年春节前,副总编辑王强老师联系我,希望能够重新翻译这部作品。其实我对上述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如果不是常年与癌症患者生死相依,旁人恐怕很难理解我锲而不舍的执着。我始终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以及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癌症传》不仅是我心中祈望的白色巨塔,它也是我从医二十余年的人生感悟。读者可以从中系统地了解此类顽疾的前世今生。当这部历经磨难的作品终于尘埃落定后,我埋藏在心底的使命感也得到了充分释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癌症传》相伴的过程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影视剧。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某个章节的动态画面,自己则在潜移默化中跟随穆克吉医生融入了历史长河。即便我从未到访过宏伟的古埃及金字塔去瞻仰前人的伟绩,不过依然可以凝视世界上最早记载癌症的史密斯纸莎草纸。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癌症治疗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正在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如今人们似乎又开始吹响新一轮的冲锋号。其实人类早已是主宰世间万物的精灵,征服癌症则是追求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我望着书架上那本完好如初的《癌症传》,8年来经历的艰难曲折不禁涌上心头。做书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历练呢?自两年前《癌症传》翻译完成之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目前已经完成了将近20万字,内容涵盖了我的求学与行医生涯。与此同时,我还在社交媒体上设立了专栏“Page One”,与各位读者一起鉴赏优秀的外版作品。 我要感谢赐予我生命的父亲和母亲,你们总是默默无闻地承担家庭的重任。我要感谢分享快乐生活的妻子和女儿,你们给了我充足的自由去展翅翱翔。我要感谢热爱这部作品的广大读者,你们一直在等我兑现对大家的承诺。我要感谢徐文、董正和刘俐娴老师,你们曾经为我打开了一扇众妙之门。我要感谢李英洪、王强与丁川老师,你们共同见证了这部作品的凤凰涅槃。我要感谢前任策划编辑肖雪老师,最后的精彩本来应该与你分享。我要感谢现任策划编辑关建老师,你在收尾阶段做了大量沟通工作。我要感谢文字编辑的辛勤工作,你们深知外科医生的文字洁癖。我要感谢伊静波、唐金陵和陈静老师,你们都亲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要感谢未曾谋面的穆克吉医生,你的博学与人文情怀激励着我前行。最后,我要感谢那些癌症患者和家属,你们的信任让我的人生备感荣耀。 愿这部作品能够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一丝抚慰,愿我们心中隐形的太阳能够继续发出璀璨的生命之光。 马向涛 202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