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郑玄经注是汉代经学的殿军,其《周易注》(简称《易注》)又是郑学之核心。其《易注》宋末亡佚。南宋王应麟首辑此书,疏漏尚多。直至清代,补辑郑玄《易注》的学者,前后多达十几家,为研究工作奠定文本基础。本文以历代《易注》辑补本为研究对象,共分二编:上编是搜集现存清代补辑郑玄《易注》未刊的各传本、批注本,以及刊本底本,考辨各辑本传本源流。下编则是在此基础上,重撰郑玄《易注》新辑本,鉴于清儒治学往往将辑佚和文本的校勘、考证密切结合,新辑本也吸收清儒的考证成果。
作者简介
朱天助,男,福建漳州人,本科、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北京大学,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全职博士后。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师从张善文先生,安平秋先生,杜维明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经学文献整理和儒家思想。
目录
中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检讨
一、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二、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三、建国后研究成果简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上编 郑玄《易注》旧辑本整理
第一章 郑玄易学渊源
第一节 师京氏易
第二节 受马氏易
第三节 传费氏易
第四节 何休赞《易注》
第五节 服注爻辰本郑义
第二章 《易注》传本的流传和辑佚
第一节 历代《易注》之传承
第二节 王应麟辑本之刊补
一、元刊王辑本《周易郑康成注》
二、姚士粦《易解附录后语》
第三章 惠栋辑本及其补校本
第一节 惠栋辑《周易郑氏》
一、惠批补胡震亨刻本
二、雅雨堂红样本
三、雅雨堂刊本
第二节 孙堂校补惠辑本
一、“古今字”定义
二、考证精审者
三、引证考证疏失者
第四章 陈鳣校跋本、丁杰“后定本”和袁钧辑本
第一节 陈鳣校跋本及丁杰“后定本”
一、总纂者丁杰
二、各家批注斠理
第二节 袁钧辑本
一、袁钧辑本的刊本和稿本
二、袁钧考证的疏失
第五章 赵坦补本、阮元刊本和湖海楼刊本
第一节 各传本考述
一、赵坦补注本
二、阮元刊张订丁补本
三、湖海楼刊张订丁补本
第二节 张订丁补本考辨
一、张订丁补本的优长
二、辑本引文和考证的疏失
三、《正误》及附录考订
第六章 孔广林辑本与黄奭辑本
第一节 叶志诜校孔广林辑本
一、孔广林辑本之刊布
二、孔辑本之考证
第二节 黄奭批注本与其辑本
一、黄锡元校跋惠辑本
二、黄奭辑本刊本
第七章 朱彝尊、阮元、许克勤批补本
第一节 朱彝尊批本
第二节 阮元校注本
第三节 许克勤批补本
下编 郑玄《易注》新辑本附考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宋代至清代郑玄《易注》各辑本(含批注本)源流示意图
附录二 李慈铭校跋《郑氏周易》本辨正
附录三 清佚名辑《郑氏易注》考辨
附录四 郑玄《易赞》和《易论》篇名及内容考辨
附录五 郑玄《易注》辑本序跋辑录
一、王应麟《周易郑注序》
二、王应麟《玉海跋》
三、卢见曾《郑氏周易序》
四、卢文弨《丁小疋杰校本郑注周易序庚子》
五、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
六、赵坦《周易郑注引义序》
七、黄奭《周易郑注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