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美学

丑与怪(从史前艺术到汉画像中的怪异研究)/汉学大系丛书

  • 定价: ¥66
  • ISBN:978710806209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页数:36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朱存明著的《丑与怪:从史前艺术到汉画像中的怪异研究》不是哲学家高头讲章的形而上学教条的指导,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审美现象、具体审美情景的实证分析。
    西方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也给作者提供了从文化上来探讨人类审美意识发生之利器。得以在已经被现代学科划分为不同领域的学科体制中,用繁多的材料编织出一个能为现代人所认识理解的丑怪的世界。作者大量参考了泰勒、弗雷泽、列维·布留尔、列维·斯特劳斯、卡西尔、蓝德曼、麦克斯·缪勒、弗洛伊德、荣格、苏珊·朗格、阿恩海姆、卡冈、贝尔、冈布里奇等人对西方类似丑怪的图腾等的分析,以及文化人类学和神话-原型的方法,尤其是拆半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丑怪现象,也是中西比较方面有益的尝试。

内容提要

  

    人类的美学思想,不仅应当研究美,研究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应当研究丑,研究审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本书正是开辟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路子,填补了中国关于“丑怪”这一美学现象迄今尚无人专门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出版价值。
    朱存明著的《丑与怪:从史前艺术到汉画像中的怪异研究》通过对汉以前上古时代的文字、图式、器物、神话等的分析,来研究中国的丑怪。更深层次则是探讨中国文化在其发生阶段从自身经验出发观察自然、社会、人生时产生的种种惊异,并根据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判断其为美或丑。虽然本意是从丑出发来探讨审美发生学,但研究的结果却发现审美的起源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对怪异的警觉,是基于人的经验判断中的自我安全与快乐的生命直觉。

作者简介

    朱存明,男,1956年10月生,徐州市人。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艺术学导师组组长,徐州师范大学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淮海发展研究院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其研究方向为艺术学、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等。1982年以来,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外国美学》、《民族艺术》、《美术史论》、《学术月刊》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愈百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参著4部。主编“20世纪学术思潮丛书”一套5本。

目录

序/蒋孔阳
引子
一、引论:说美、论丑、谈怪
  (一)从“子不语”说起
  (二)丑、怪、怪诞与审美
  (三)丑与怪的研究方法
二、史前艺术中的丑怪
  (一)人面鱼纹与鲧禹治水
  (二)神秘蛙纹与女娲神话
  (三)陶鬶、鸟图腾与太阳崇拜
  (四)图腾信仰与美丑效应
三、青铜时代的丑怪
  (一)“铸鼎象物”的审美观
  (二)怪物饕餮源流
  (三)一足之怪夔
四、原始艺术中的拆半表现与审丑
  (一)何为拆半表现
  (二)拆半表现的类型
  (三)拆半表现的起源
  (四)拆半表现的审美特征
五、《山海经》等古籍记载的怪异
  (一)《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二)《山海经》是图腾社会的史志
  (三)《山海经》中的丑怪
  (四)丑怪与善神
  (五)《山海经》以外的古记异之书
六、中国神话中的怪诞精神
  (一)神话与丑怪
  (二)中国神话中丑怪的类型
  (三)《楚辞》的怪诞之美
七、怪龙怪凤的起源
  (一)怪诞:动物与植物的杂糅
  (二)怪龙面面观
  (三)说怪凤
八、汉画像石中的怪异
  (一)“十字穿环”:汉代人宇宙观的符号象征
  (二)“二龙穿璧”:阴阳哲学的形象体现
  (三)伏羲女娲交尾图及其象征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