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中国道家/国学大观丛书

  • 定价: ¥43
  • ISBN:978730026583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页数:354页
  • 作者:陆玉林//彭永捷|...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陆玉林、彭永捷著的学术性普及读物《中国道家》以六章篇幅,重点介绍了道家人物:老子、老子弟子、庄子,详述了黄老之学和道教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非鲁迅先生之私见,而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民族文化心理之实情。道家(道教)源远而流长,其道至大而深微,其学尚简而实繁,其术贵清而驳杂。溯其源而显其流,明其道而阐其学,释其术而考其功,此《中国道家》(陆玉林、彭永捷著)之所为作也。故首论道家之大要,次揭老子、庄子学术之旨趣,再明天师、全真诸道派之兴衰,最后论道术与精神。此次修订,依“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道至简”之微旨,以条畅道家学术宗旨为本,以删繁就简为要,以因应国人了解道家文化之现实需求。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道家名辨
  二、文化渊源
  三、发展脉络
  四、历史地位
  五、其命唯新
第二章  老子
  一、其人其事
  二、哲学精髓
  三、历史智慧
  四、政治智慧
第三章  老子弟子
  一、《太一生水》
  二、关尹
  三、列子
  四、杨朱
  五、庚桑楚与南荣趎
  六、文子
第四章  庄子
  一、其人其事
  二、庄子对老子道论之发展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四、逍遥无待的人生境界
  五、无用之用的生存智慧
  六、安之若命的达观人生
第五章  黄老之学
  一、黄帝和老子的结合
  二、稷下黄老学
  三、战国末年的黄老学
  四、汉初黄老之学
  五、黄老思想的绵延与转化
第六章  道教
  一、道教的创始
  二、分化与成熟
  三、隆盛与发展
  四、立派与变革
  五、停滞与衰微
  六、道术与精神
后记

前言

  

    出版者言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不管我们是否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事实是,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脉脉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深深地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变得疏离和陌生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大部分人都是停留在饮食男女的物质层面,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多,真正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的少,那些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良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这个特点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穿越五千多年的时空阻隔,历尽艰险,保存至今。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对于中华文化,无论我们是赞美还是诋毁它,它始终沉淀在我们的社会意识底层,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做出的所有选择。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传统思想文化既不是梦魇,也不是光环,把我们今天的成败得失归罪或者归功于传统文化。给它差评抑或点赞,都不是学习和认识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传统思想文化是祖宗创造的,它代表的是逝去的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应狂妄自大。
    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唯一把人类从混沌的畜群意识中超拔出来的力量。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富而不贵的痛苦在全社会弥漫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仪的逐步实施,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它们在关注中国、惊叹于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一定会对产生和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兴趣。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蕴藏在我们日常饮食起居之中同时又超乎其外的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在传统文化热重新兴起的今天,这套书的出版应该说适逢其时。
    目前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出版正热,但是大部分内容局限于饮食男女等物质层面,其次就是诗歌文学类的图书居多。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古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文字差别太大,单是古文阅读这一关,除了大学中文、历史系的学生,一般人都已经很费劲了。市面上流行的一些对传统文化仅作心灵鸡汤式解读的图书,对传统文化普及有一定益处,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传统文化历史意蕴和价值水准。如果让人们误以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反而不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所以,我们需要出版一套既有较高学术水准又能让普通读者看得懂的传统思想文化丛书,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要用通俗的笔法、优美的文体,向寻常百姓人家系统、通俗、酣畅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博大精深。
    这套丛书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自信,写出了各家思想的亮点,可以与现实共参,启发现代。历史走到今天,多年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使我们对于很多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了,对于东方和西方思想文化的优缺点和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走向,都大体有了新的理解,所以这套丛书体现出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一切都好,而是说它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新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本套丛书共计十本,包括《中国儒家》《中国道家》《中国佛家》《中国墨家》《中国法家》《中国名家》《中国阴阳家》《中国纵横家》《中国农家》《中国兵家》,可以说是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全景式展示。
    本套丛书作者在撰写书稿之时,大多还是在读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博士,如今,他们均为各自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高水准的专业作者队伍,保证了丛书的学术质量。
    读者诸君,藉此以往,因枝以振叶,沿波以讨源,必能深入国学堂奥,获取真知灼见,锻造无量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后记

  

    二十多年前,陈志良、徐兆仁两位教授主编“十家九流”丛书,约我主持编写《中国道家》。如今,陈志良先生的弟子张继清女士约修订再版,也是一种缘分。
    二十多年来,道家(道教)研究因为有新材料的出土、新视野的拓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采用,出现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这本当初定位为学术性的普及读物的小书,自然无法与研究性的学术著作相提并论。撰写之时,多取共识和定论,而少有创造性的探索,有些学术难题也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了。现在看来,这也并非坏事,至少在基本的材料和观点方面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还有一点再版的价值。
    此次修订,主要的工作是调整篇章结构、补加注释、核对引文、修改文字和补充材料。因为不是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加之当时出版要求并不是注释越详尽越好,所以原书总体注释不多。现在修订起来,最烦难的也就是补加注释,因为原稿已经找不到了,只好尽可能地将所需注释之处,特别是引用前贤时哲的思想观点和文字之处注出,但遗漏也在所难免。同时,引用古籍的注释方式还是用夹注,也未标版本和页码。
    本书第一章的第二节、第二章、第三章除第一节之外的各节、第四章由彭永捷撰写,其余各部分由我撰写,并由我负责修订。
    本书的责任编辑霍殿林先生以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编校本书,更正了不少错误,令本书增色,谨致谢忱。
    唐有伯教授去年六月间帮我将原书转换成Word文档,以便修订。世事难料,没想到有伯兄竟会在九月十日驾鹤西去。特此志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级研究生牟振华同学协助做了些文字校对工作,在此谨表谢意。
    陆玉林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