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图解庄子

  • 定价: ¥68
  • ISBN:97875502820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451页
  • 作者:(战国)庄周|校注:...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2版
  • 2019-05-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

内容提要

  

    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继《道德经》之后体现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经典”地位。全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庄子》一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庄周著的《图解庄子(全彩图解典藏版)》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一生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的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所提出的“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往往能将一些微妙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相传,庄子曾在南华山隐居,所以唐玄宗于天宝初年,下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尊称《庄子》为《南华真经》。

目录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卷二  外篇
  骈拇
  马蹄
  肤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卷三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前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关于庄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
    庄子的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盛行,阮籍、嵇康等文学家都曾为其文章做注释。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哲学方面,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齐物论”。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却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所有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多只看到事物的“异”,看不到事物的“同”。而宇宙万物都出于大道,也都归于大道,究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应学会站在道的角度观望世界。
    庄子曾说:“贫也,非惫也。”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庄子更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希望能超越世俗,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其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他心目中美好人格的化身,他们都拒绝和世俗同流合污,都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不问名利,不惧生死,畅游于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而说起生死,无疑和名利一样,为世人记挂于心。庄子一早意识到,人一天放不下对死的恐惧,就一天无法实现真正的逍遥。他提醒世人,死生一体,并将天地比作一个大熔炉,将人比作炉中的金属。人由生人死,无非是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是自然使然,不需惊慌。人可以通过和自然合而为一,实现生命的永恒。事实上,庄子的生死观有一定乐死恶生的色彩,“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生成了拘束,死反倒成了解脱。庄子曾在《至乐》中虚构了一个和骷髅对话的场景。故事中的骷髅这样形容死:“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的哲学观、人生观、生死观和其所在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杀伐四起的战国时期,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试图找到摆脱苦难的办法,他虽没有从政为官的想法,却很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他指责诸侯君主利用仁义危害百姓,“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他激烈地批判现实,认为即使是得道之人,在乱世之中,也只能“仅免刑哉”。他将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法当作天下大乱的根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在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同时,他大力推崇无为之治,十分向往宁静朴拙的古代。
    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称庄子“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图解庄子》为精编精校版,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人们不仅可以把该书当作了解庄子的读物,还可以当作学习古文的参考。而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还在每篇篇首设置“题解”,每段内容前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对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则特设“品庄悟道”栏目,结合现实,进行深入解读。
    此外,本书随文配图600余张,色彩明快、丰富的插图和庄子一篇篇缥缈奇变的文章、一个个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完美交融,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这些图片的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的考据,力求做到再现文中所表现的时代的真实情景,人们可以一边体味庄子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精,一边借助图片想象其所描绘的场面。文字传递作者的思想,图画则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二者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流逝褪色,相反,还会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光彩。对生活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庄子》就如一付养心良药,它提倡的安时处顺、顺其自然、返归真我,会让人暂放追逐名利的脚步,审视内心,到底何为自己真正需要,避免在行进的路上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