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道德情操论

  • 定价: ¥59.8
  • ISBN:978751806749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页数:339页
  • 作者:(英)亚当·斯密|...
  • 立即节省:
  • 2020-03-01 第1版
  • 2020-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一本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的巨著。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其优点是引导哲学家们注意到以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他们注意到的对人性的看法。毫无疑问,古代的和近代的著作,都没能在我们的道德观念方面给予如此完整的指引,而这门科学的伟大目标,就是要指出这些事实的一般规律。这些事实,以最愉悦、最美丽的光彩呈现出来,当主题引导他触及想象力和心灵时,例证的多样性、雄辩的丰富性和流畅性,赢得了读者的注意,激发了读者的热情,这使得亚当·斯密在英国的哲学家中独树一帜。

内容提要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以及他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亚当·斯密把人本性中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目录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从看他人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是否一致,来判断这些情感是否得当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可亲又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不同情感的合宜程度
    第一章  论源于肉体需求的各种情感
    第二章  论源于某种特殊倾向或思维习惯的情感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情感
    第四章  论友好的情感
    第五章  论自私的情感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判断人们行为合宜性的影响;以及何以有时容易被认同,有时则不易
    第一章  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但仍然无法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相提并论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贫富差距
    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蔑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之倾向而导致的道德情操之败坏
第二卷  论功与过,或论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功过意识
    第一章  凡是值得感激的,就值得报答;凡是招人怨恨的,就该受责罚
    第二章  论适宜的感激对象和适宜的怨恨对象
    第三章  对施恩者的行为不予认可,则不会理解受惠者的感激之情;相反,对作恶者的动机不予谴责,则体会不到受害者的怨恨之情
    第四章  对前几章节的简要重述
    第五章  对功过意识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正义和仁慈的比较
    第二章  论正义感、悔恨感,以及功德意识
    第三章  论品性如此构成的效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过,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人类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  论评判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认同与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美的喜爱以及何为值得赞美;论对责备的畏惧以及何为应受责备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第四章  论自欺欺人的天性,以及一般的道德规范的起源和运用
  第五章  道德的行为准则等同于上帝的法则
  第六章  何种情况下责任感应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原则,何种情况下它应与其他动机共同发挥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认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效用对美的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对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影响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规范认可与否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审美观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  论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可能对他人的幸福产生影响的个人品质
    第一章  论天性使个人成为我们关注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关注对象的顺序
    第三章  论普济万物的仁爱之心
  第三篇  论自我克制
  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篇  论道德情操理论中应当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本质的不同阐述
    第一章  论将美德置于合宜性中的哲学体系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中的哲学体系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于仁爱中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原则的各种体系
    第一章  论从自爱中推断出赞同原则的学说体系
    第二章  论认为理性是赞同原则的根源之学说体系
    第三章  论认为道德情操是赞同原则的根源之学说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作者诠释实用道德准则的方式

前言

  

    亚当·斯密小传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生于苏格兰的科卡尔迪,是个遗腹子。他年弱多病,而母亲十分疼爱他。在他三岁左右的时候,他被修补匠或吉卜赛人在他舅舅家里拐走了,但很快就被找了回来。他在家乡的学校就读,进步很快,他对读书非常有热情,而且记忆力超强。虽然他身体虚弱,不能参加体育运动,但他慷慨友好的性格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那时,大家就注意到,他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自言自语。1737年,他从当地的文法学校毕业,被送到格拉斯哥大学就读。1740年,他获得奖学金,去往牛津大学的巴利奥尔学院学习。在格拉斯哥大学的时候,他最喜欢研究数学和自然哲学,但他更爱有关人类的政治历史,这是他才华和激情得以施展的领域。他早年间也研习过希腊文,这使得他在陈述他的哲学推理时语言更为清晰和充实。在牛津,为了提高自己的文笔,他经常从事翻译工作,并把这种工作推荐给那些需要培养写作能力的人。他还非常用心地进行语言学习,他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使他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制度、礼仪和思想都有了独特的认识。
    他在牛津住了七年,之后回到了科卡尔迪,和他的母亲一起住了两年,继续学习,但是没有对未来的生活做任何规划。这段时间他提升了他的文学造诣。1748年,他在爱丁堡大学任教,在卡姆斯勋爵的资助下,他学习了修辞学和文学。他在爱丁堡大学时与大卫·休谟交往密切。
    1751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第二年,他成为那里的哲学教授。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十三年,在他看来,这是他一生中最有用、最幸福的时光,也奠定了他日后的文学成就。授课时,他几乎完全是临场发挥,他的举止虽然不甚优雅,却朴实无华,总是能引起听众的兴趣。每一个论述通常由几个不同的命题组成,他就依次证明和说明这些命题。他作为哲学家的名声吸引了大批远道而来的学生。他教授的那些学科变得很流行,他的观点成了格拉斯哥大学俱乐部和文学社团讨论的主要话题。1759年《道德情操论》的第一版得以出版,这本书之后又修订过五次,所以有六个版本(本译本是以1872年约瑟夫·布莱克和詹姆斯·赫顿编辑的《亚当·斯密文集》中收录的《道德情操论》为底本翻译的)。
    对于这本书,苏格兰哲学家杜戈尔德·斯图尔特评论道:“它是一本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的巨著。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其优点是引导哲学家们注意到以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他们注意到的对人性的看法。毫无疑问,古代的和近代的著作,都没能在我们的道德观念方面给予如此完整的指引,而这门科学的伟大目标,就是要指出这些事实的一般规律。这些事实,以最愉悦、最美丽的光彩呈现出来,当主题引导他触及想象力和心灵时,例证的多样性、雄辩的丰富性和流畅性,赢得了读者的注意,激发了读者的热情,这使得亚当·斯密在英国的哲学家中独树一帜。”
    1763年年底,亚当·斯密受布克鲁夫公爵的邀请一起访问欧洲大陆,并于1766年返回伦敦。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和母亲在科卡尔迪过着平静的生活。1776年,他出版了《国富论》。1778年,他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长,薪水相当可观。1784年,他失去了母亲。1788年,他深爱一生的表妹道格拉斯小姐去世。亚当·斯密于1790年7月离世。在此之前,他和朋友的谈话中还遗憾地提到“他(为社会)所做的还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