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哲学总论

生死抗争(关于爱欲生死本能与永恒的精神分析)

  • 定价: ¥69.8
  • ISBN:9787519268862
  • 开 本:32开 平装
  • 作者:(美)诺尔曼·布朗...
  • 立即节省:
  • 2020-08-01 第1版
  • 2020-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为什么唯有人有历史?
    时间是所有事物的本质吗?
    人类的真正欲望究竟是什么?
    《生死抗争》是美国著名作家诺尔曼·布朗写的一本哲学性散文读本。本书的动机试图以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对全部人类历史或至少是西方文明史进行剖析,借以诊断当今社会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内容提要

  

    为什么说人是一种创造出文明或社会来压抑自己的动物?是怎样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把人变成了自我压抑的动物?为什么人宁可压抑自己的爱欲也不愿使它得到完整的满足?面对种种困惑,诺尔曼·布朗从“压抑”这一作为全部精神分析奠基石的概念出发,对人类文明史和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我们解释了人类努力创造历史的原因、动力和本质等问题,并指出人类走出历史这场噩梦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建生与死的统一,让人在爱中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

媒体推荐

    这是二十世纪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怎么评价布朗博士对道德思想的贡献——尤其是他触及性行为的那部分——都不为过。他的书涉猎广泛,深入透彻,令人震惊。这是我所知道的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好的诠释。
    ——莱昂内尔·特里林(美国著名社会文化批评家、文学家)
    这本书绝对令人震惊,因为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与人们所熟知的观点和解……人们对布朗的书所能给予的最高赞扬是,它既深化了弗洛伊德的洞见,还在尼采之后首次试图阐明内在的末世论。
    ——苏珊·桑塔格(美国女作家、艺术评论家)
    布朗博士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像机关一样独特的语言风格。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
  第一章  人是一种疾病
  第二章  神经症与历史
第二部分  爱欲
  第三章  性欲与童年
  第四章  自我与他人
  第五章  艺术与爱欲
  第六章  语言与爱欲
第三部分  死亡
  第七章  本能的二元论与本能的辩证法
  第八章  死亡、时间、永恒
  第九章  死本能与童年时期
第四部分  升华
  第十章  升华在概念上的含混
  第十一章  治疗与文化
  第十二章  日神与酒神
第五部分  肛门性研究
  第十三章  排泄幻象
  第十四章  新教时代
  第十五章  肮脏的金钱
第六部分  出路
  第十六章  肉体的复活
注释

前言

  

    由于感到有必要对人的天性和人的命运进行重新评估,我于1953年转向对弗洛伊德做深层研究。与我这一代人中的许多人一样,我从新教传统中获得的良心让我坚持认为,知识性的工作应致力于改善人的状况,而我赖以生存的政治信念则是今天已不再吃香的30年代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行动。我们中那些天生不能接受政治上的罪恶、讥诮和绝望的人,被迫重新考察种种关于政治的性质、关于人性中政治性的经典假设。除非我确实错了,否则这种认为传统的思想学派已经变得陈腐不堪的感觉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与我有同样背景的人。这本书便是写给所有那些已经对旧的假设产生疑问并准备考虑种种新的可能性的人的。由于新的思想必然不同于旧的思想和我们所谓的常识,本书要求读者也像作者一样自愿把常识暂时搁置一旁。这样做的目的是发现一个新的视角,随之而来的则是面对当前的现实和过去的历史,以理论上的可能性去对照顽固的事实并对之做深思熟虑的评估。
    但为什么要研究弗洛伊德呢?对任何一个恪守西方道德传统和理性传统的人来说,要坚定地、毫不畏缩地正视弗洛伊德所说的那些话,都不啻是一种五雷轰顶的体验。要被迫承认这么多宏伟理想也有巨大的缺陷,乃是一件屈辱难堪的事情。至于去亵渎那些把种种缺陷遮掩起来的文明禁忌,则更是一种胆大妄为的行径。体会弗洛伊德的思想无异于第二次品尝禁果,因而本书不可能毫无罪过地将这种体会传达给读者。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我们睁开眼睛之后,在无花果树叶不再能遮掩我们羞处的时候,我们便以充分的现实具体性,把我们目前的处境体验为一种悲剧性的危机。按照本书所提示的方向,一个开始变得明显的事实是,人在其所有躁动不安的奋斗追求和进步中,根本不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弗洛伊德说得对,我们是意识不到我们真正的欲望的。同样开始变得明显的是,人类由于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欲望而不能获得欲望的满足,已经变得仇恨生活和准备毁灭自己。弗洛伊德假设死本能是正确的。毁灭性武器的发展,已经使我们目前的困境变得简单明了:我们只能与我们的无意识本能和驱力——生命和死亡——进行对话,否则,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仅有弗洛伊德还不够。在弗洛伊德手中,精神分析是一个处于不断进步和完善之中的有生命的机体。在弗洛伊德死后,正统精神分析学已变成一种封闭的、几乎是学院式的体系,其本身也随着总体文化趋势而趋于陈腐和贫瘠。严格的研究表明,人们需要对精神分析的整个心理形而上学的基础做出新的解释。众所周知,正统精神分析学已不能从弗洛伊德后期的死本能概念中生发出什么新思想;甚至弗洛伊德早期的、被人们认为是精心建立起来的性欲理论、压抑理论和升华理论,也需要人们做出新的、进一步的解释。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中,以“爱欲”“死亡”“升华”为标题,我对精神分析的若干重要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批判和重新解释。这一工作的艰难,可以从新弗洛伊德主义(neo-Freudianism)的浩劫中略见一斑。站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理性观念一边对弗洛伊德进行阉割,直到其完全与人们的常识一致,这当然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只可惜这时候已没有任何弗洛伊德的东西被保留下来。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反常识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最艰巨的事情是跟随弗洛伊德进入他所探索的黑暗的地下世界并停留在那里;同时,在显然需要重新绘制他曾经率先绘制出来的地图时,还要有勇气不依靠弗洛伊德而进行独立的工作。
    弗洛伊德主义的潜在危机是一种生存上的暖昧和社会关系上的含混。即使是弗洛伊德本人也没能避免这种暖昧和含混。私下里,弗洛伊德知道他手中掌握的东西要么一钱不值,要么能造成整个人类思想的革命;公开地,他所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仅仅是一种只能由职业性的专家掌握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仅仅施之于少数有钱人。他们本来是于社会有用的人,后来却因为某种挫折或精神障碍受到了伤害。然而我们的目的不同。我们所关心的是使精神分析成为一种关于人性、人类文化和人类历史的更为广泛的一般理论,是使它在人类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进程中,被人类意识从整体上视为一个崭新的阶段。
    弗洛伊德富于才能和人文精神,他试图纳入精神分析领域的不仅是神经症病人的种种问题,还有整个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他关于文化的著作——从《图腾与禁忌》(1913)到《摩西与一神教》(1937)——之中。然而以人类总体神经症问题(我在本书第一部分讨论了这一问题)作为中心问题所可能产生的生存后果和理论后果,弗洛伊德却从未充分考虑过——在此之下,人类需要治愈的将是人类的总体神经症(我在本书第六部分尝试对此进行论述)。弗洛伊德确实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来完成这一朝向人类学观点的转变——不是在治疗室中,而是进入文化和历史之中,从人类罪恶与愚蠢的记录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里需要的是对精神分析学、人类学和历史进行综合。而在这方面,基扎·罗海姆的工作的意义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先驱性工作的意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的灾难给我们的教训是:这种综合不可能通过调和精神分析与传统的学院派观点之间的分歧和差异来廉价地实现。我在本书第五部分考察了弗洛伊德学说中一个最奇怪的悖论给人类文化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后果。
    对精神分析所做的这种新的解释,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副产物便是重新解释弗洛伊德本人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只要仍然把弗洛伊德简单地视为个体治疗法的奠基人,便足以把他看作医学史的一部分,看作夏科和布洛伊尔的继承人。但如果精神分析代表着人类自我意识总体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那么,去发现和评估弗洛伊德与其他现代思潮之间的隐秘联系,就成了对人类现状所做诊断的一个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与尼采学说之间不谋而合的亲缘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曾承认,诗人们先于他发现了无意识。
    真正使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那些通常未被发现的亲缘关系:首先是弗洛伊德的方法与那种可以被称为辩证法的逻辑学中的异教传统所具有的亲缘关系;其次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由雅各布·波墨作为其最重要代表人物的神秘主义异端传统之间的亲缘关系。我在本书最后一章“肉体的复活”中较为一般地从总体上勾画了我的观点,即精神分析是形形色色的现代思潮(诗歌、政治、哲学)之间一个被漏掉的中间环节。所有这些现代思潮都深刻地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非人性,所有这些现代思潮都不愿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希望。
    这种想要更新精神分析,并通过更新精神分析而更新关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想的努力,其结果便是这本相当怪诞的不合时俗的书。既然怪诞,当然就不可能“正确”,但本书并不期求所谓“正确”。它所希望的仅仅是把某些新问题,把某些新的可能性引入公众意识。因此,本书的风格也是如此:修辞上的严谨并未冲淡其怪异悖谬。我毫不犹豫地追寻新思想,直到最终得出“疯狂”的结论,因为我深知弗洛伊德大约也已经“疯狂”。实际上,已经有某些迹象表明:我的思想并不像它刚刚开始酝酿时(1953-1956)那么怪诞和不容于世。在这些迹象中,有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1955)。此书是自威廉·赖希命途多舛的学术冒险之后的第一本重新展望消除压抑的可能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