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易经的智慧(经部殷旵演讲实录)

  • 定价: ¥98
  • ISBN:97875090148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601页
  • 作者:殷旵//殷珍泉|责...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第一部古代哲学辩证法宝典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奉之为群经之首
    涵盖政治、军事、科技、建筑、医学等诸多领域的智慧源泉
    《易经》虽好,能读懂她的人很少,《易经》本版众多,能参透其中奥秘的人并不多。本书作者殷旵潜心研究《易经》数十年,其不拘于知识和理性层面的认知,而是以启迪人的悟性为根本的研究态度,使《易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结合,成为百姓日常可用之书。

内容提要

  

    《易经》又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重新演绎六十四卦,对卦象象义的揭示和吉凶的判断。作者通过卦名、卦画、卦象、卦德、卦辞、爻辞六大部分详细讲解了六十四卦中的智慧,让每一个读者都轻松体会卦符的奥妙。作者以平常人的心态启迪读者的悟性,用通俗化不神化的语言讲解易经理论,让人们在实践中感之《易经》的智慧。

媒体推荐

    《易经的智慧》不愧为学《易》者的良师益友,足令学《易》者入门,事半功倍。一经披阅,便不难发现她具有诸多魅力,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周易学会首任会长,唐明邦
    拜读了你的大作——《易经的智慧》,非常敬佩与高兴,甚至稍感意外,因其内容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为了注解古文,甚至能运用甲骨文及金文,足见你博览群经,功力深厚,良深敬佩。
    ——美国著名易学专家,汪忠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理论尤为深奥,然先生大作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一般人均能读懂,诚为可贵。
    ——十三届全国政协尉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
    在当下的《易经》研究与诠释中,《易经的智慧》实属超常而又归于“平常心”的一种。在理性与工具理性占支配地位的现代思想文化界,人们的诗心和由之引发的原创联想力,正在日渐萎缩。在这样的时刻,《易经的智慧》以其超越知理之“常”而求悟的姿态出现,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令人惊喜的诗意触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生导师,王树人

作者简介

    殷旵,先后受聘担任《中国民族》(英文版)汉文化专栏主持、《人民日报》海外版“汉语教室”专栏作者、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作品有《易经的智慧》(经部、传部)、《老子为道》、《在北大讲易经》等(均为讲课录音整理稿)。
    先后在“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老子文化研讨会”、比利时“中华文化高峰会议”、第七届(河南安阳)、第八届(泰国曼谷)、第十五届(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易经大会、国际易学联合会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目录

导读
  一、易
  二、爻
  三、卦
智慧的占卜
  何谓“卜”
  何谓“择”
  何谓“占卜”
  何谓“过程”
  何谓“善易者”
  何谓“六十四卦”
  乾卦  潜龙的智慧
  坤卦  牝马的智慧
  屯卦  乘马班如的智慧
  蒙卦  童蒙求我的智慧
  需卦  不速之客的智慧
  讼卦  争讼的智慧
  师卦  将在外的智慧
  比卦  亲比的智慧
  小畜卦  密云不雨的智慧
  履卦  履虎尾的智慧
  泰卦  小往大来的智慧
  否卦  大往小来的智慧
  同人卦  同人于野的智慧
  大有卦  大车以载的智慧
  谦卦  谦谦君子的智慧
  豫卦  雷出地奋的智慧
  随卦  泽中有雷的智慧
  蛊卦  甲日前后的智慧
  临卦  君临泽的智慧
  观卦  风行地上的智慧
  噬嗑卦  雷电合章的智慧
  贲卦  化成天下的智慧
  剥卦  层层剥蚀的智慧
  复卦  反复其道的智慧
  无妄卦  天雷无妄的智慧
  大畜卦  日新其德的智慧
  颐卦  自求口实的智慧
  大过卦  独立不惧的智慧
  习坎卦  往有功的智慧
  离卦  日月丽天的智慧
  咸卦  少男少女的智慧
  恒卦  长男长女的智慧
  遁卦  执用黄牛的智慧
  大壮卦  羝羊触藩的智慧
  晋卦  昼日三接的智慧
  明夷卦  明入地中的智慧
  家人卦  母系氏族的智慧
  睽卦  二女同居的智慧
  蹇卦  山上有水的智慧
  解卦  雷雨作的智慧
  损卦  损下益上的智慧
  益卦  损上益下的智慧
  央卦  刚决柔的智慧
  姤卦  女壮的智慧
  萃卦  泽上于地的智慧
  升卦  地中生木的智慧
  困卦  大人吉的智慧
  井卦  往来井井的智慧
  革卦  二女革命的智慧
  鼎卦  木上有火的智慧
  震卦  笑声哑哑的智慧
  艮卦  艮其背的智慧
  渐卦  鸿雁的智慧
  归妹卦  泽上有雷的智慧
  丰卦  雷电的智慧
  旅卦  山上有火的智慧
  巽卦  申命行事的智慧
  兑卦  朋友讲习的智慧
  涣卦  风行水上的智慧
  节卦  泽上有水的智慧
  中孚卦  泽上有风的智慧
  小过卦  山上有雷的智慧
  既济卦  水在火上的智慧
  未济卦  火在水上的智慧

前言

  

    新版序
    易经的智慧——人类文明的超智能
    《易经的智慧》自2004年甘肃文化出版社首次出版以来,一版再版,此次再版,已是第六版了,在当代世界出版社也算是第三版了。感谢广大热心读者的支持,也感谢多家出版社的精心运作。借此再版作序,特补充些近年来的新收获、新感想,题名为《易经的智慧    人类文明的超智能》。
    20世纪,欧美等国争相启动了“人脑计划”,试图描绘出人脑神经元回路图,据此开发模拟智能芯片,于是催生了人工智能,开启了智能革命新时代,并由此引发了新世纪科技竞赛,即争相开发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超材料”,中国很快跻身于世界前列。坤卦曰:“履霜坚冰至。”可以预见:随着“超材料”的成功研发,下一轮科技竞赛将是“超智能”的研发了。
    也许有人质疑:有何理由宣称《易经》的智慧可以称之为人类文明的“超智能”?这得从《礼记?大学》篇说起。《大学》开篇直接引述孔子的原话,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接着推论曰:“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接下来又反推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显然,孔子的这段论述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明明”,即两个逻辑支点;一“先”一“后”,即逻辑回归;推导所得的逻辑结论,即欲平天下,必先明天下:一明“格物致知”,即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二明“修齐治平”,即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规律为道,明道为德,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谋而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德语化语境与中国古圣先哲的汉语化语境的直接对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与古希腊文明的跨文明、跨时空对话。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哲学体系形成之前,西方一直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公元前六百多年,泰勒斯和他的哲学同行们在爱琴海沿岸考察、研究,终于达成了共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讨论的课题则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原初物质是什么?或曰“水”,或曰“气”,乃至或曰“数”。直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明确为“四元素”:水与火、气与土。他曾撰写了两部著作,一名《物理学》,一名《后物理学》(此书传入中国后,严复先生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句,译为“形而上学”)。
    如果说,这两部著作相应于孔子表述的“格物致知”,那么,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便升格为“格物致智”。在先秦文献中,“知”与“智”二字通用,写作“知”,犹如“大”与“太”通用,写作“大”。《易经》中“保合大和”应读作“保合太和”,故宫中有“太和殿”。大,仅为有形之大;太,泰也,为大象无形之大,无可比拟,无与伦比。日本人尽管聪明,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这一次一心想取其大,反自认为小。又如“道”与“導”通用,写作“道”。老子曰“道可道”,其实蕴含有“道可導”这一更深层含义。
    这正是汉语原创的造字、用字逻辑。如果只学汉字“拿来主义”,而丢弃了汉语,等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汉字只是个体的魅力,而汉语所体现的则是原创的整体思维。真正能体现智能,或曰“超智能”的,是汉语原创的整体思维,而不仅仅是汉字的个体魅力。
    许多《易经》爱好者都有相同的体验:一本《易经》,难认的生僻字并不多,但就是读不懂,其原因,就是只知其“格物致知”,而不明其“格物致智”。何为“智”?翻开《说文解字》,“智”“皆”“習”均归入“白部”。“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知与白合体会意:知识息息相通者称为智。
    比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石、田、土、川、谷、丘、原等,为两组知识点,息息相通,上升为两大知识体系:一名天文,一名地理。当天文与地理两大知识体系息息融通后,又上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孔子为《易经》乾、坤两卦写的象辞,也是中国人用来处世和经世的大智慧。
    “天行健”“地势坤”,即客观规律,名为“道”。“君子以”,以,依也,循也。其逻辑结论为:规律为道,循道为德。孔子借乾、坤两卦明确告诉我们:《易经》是讲逻辑、讲规律的。道德,为衡量思维和行为的逻辑原点。智慧,为导引思维升格的逻辑引擎。二者同源,都源于“格物”,即以客观为第一性,以主观为第二性,这是中国语境表达的“唯物”,同时又注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诚其意”“正其心”,开发主观世界的智能,这是中国汉语语境表述的“辩证”。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理解未免政治化了。其实,这正是孔子解读《易经》的本义。孔子《系辞传下》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接着给出了理论依据,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与月,寒与暑,即一阴一阳,故孔子在《系辞传上》就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意思是说,日月运行而有万物的变化,时光的推移。移,易也。昼夜交替,寒暑往来,是客观形成的规律(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类的作息以日出、日入为依据。孔子简明地概括为“《易》与天地准”。由此可见,《易经》是一部表达规律的经典,也是一部讲逻辑的书。逻辑本身就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规律的直接表达。
    天上只有一个日月运行,一年只有一次寒暑往来,故“道”也就只有一个。可有人认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主观地分为仁者之道,智者之道。后人往往将这句话当作逻辑正论,其实孔子视之为逻辑悖论,所以接下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在孔子看来,“仁者之道”和“智者之道”都算不得“君子之道”。如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成立,岂不是说仁者不智,智者不仁,自相矛盾?
    显然,孔子认可的逻辑正论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与天地准”,这才是伏羲首创的符号易、周文王的文辞易的原创本义。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明明德”,明天下。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平天下:既不失位于“道德”这一逻辑原点,也不失位于“智慧”这一逻辑制高点。也只有这样理解《易经》,才能视《易经》的智慧即“超智能”。
    以上围绕“逻辑”的表述,很大程度上有悖于当代关于“逻辑”的表述。西方的表述,一般都是名词围绕术语转,术语围绕定义转,而这些都是仅凭主观的描述。其实,中国先秦也有中国式逻辑表述,以上所举的孔子表述是一种,墨子、荀子的“名实说”是一种,还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创造
    奶奶纺线线逻辑:右手摇纺车,纺车团团转;左手牵棉线,纺柁逻逻转。又时而右手反转来一个“回车”,左手提线紧紧绕,此为辑。其实,生活中人们的逻辑思维“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借此次再版作序之机,将个人近年来的一点浅见拙识抛砖引玉,希望与读者达成更多的共识,特别是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我们一起来为创造更辉煌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愿与每一位读者握手!向每一位读者致敬!并恳请赐正!
    殷旵
    2019年5月
    于北京香山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