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珍藏版)/塞利格曼幸福经典

  • 定价: ¥62.9
  • ISBN:978757220655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页数:262页
  •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直被焦虑、抑郁、不安全感困扰怎么办?想减肥却一直不成功怎么办?想戒烟却一直戒不掉怎么办?童年创伤对人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这本书,你会得到很多颠覆性的观点,也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方面是无法改变而必须接受的。塞利格曼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行为,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对于那些有着一定生理限制的行为和人格特质,坦然接受,然后学习一些方法来应对,不让它们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有这样,才是明智的自我提升方式。

内容提要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珍藏版)/塞利格曼幸福经典》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重磅之作,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困扰你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出有效的改变。这是一本助力你达成自我完善的心理指南,更是实现幸福人生的一个起点。

媒体推荐

    塞利格曼让身在中国的积极心理学同行们坚定地相信:积极心理学并不是横空而来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也有助于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在第一个轴心时代引领了世界,处于第二个轴心时代的我们也应不甘人后,大步向前。这也许就是“塞利格曼幸福经典”系列图书出版的真正意义。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塞利格曼告诉我们,焦虑、抑郁、愤怒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问卷等。可以说,塞利格曼的研究和理论是积极、现实且合理的,而且极具指导意义,可以拿来就用。
    ——《出版人周刊》
    塞利格曼告诉我们,人性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诸如愤怒、抑郁、恐惧、焦虑、酗酒等许多令人不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是可以改变的。该书可读性极强,内容植根于科学的研究,并为读者提供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充满希望的信息。
    ——《科克斯书评》
    塞利格曼的幸福课是21世纪人类行为的指南。无论是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只要看过这本书都会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包含具体的自我评估工具,语言也生动风趣,道出了活出真我的真正含义。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
    在这本书中,塞利格曼使用了各种研究来论证哪些因素能对一个人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出结论:你能改变什么取决于问题的深度,童年创伤也不能无限期地定义一个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无论你是门外汉,还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或研究者,都应该读一读。
    ——《图书馆杂志》
    这本书比绝大多数心理自助类书籍都更理智、更有用,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塞利格曼在行为主义理论和生物精神病学理论之间取得了平衡,并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让我们可以恰当地处理焦虑、恐惧、抑郁、酗酒以及性、体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是切实可行且能带来持久改变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
    ——《书单》

作者简介

    马丁·塞利格曼,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国际积极心理协会(IPPlA)终身荣誉主席。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美国心理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尔奖。
    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塞利格曼自传》等被译为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目录

推荐序1  人类精神文明的第二个轴心时代
推荐序2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
引 言   打破65%的传说
第一部分 从认识自己开始
  第1章 什么能改变,什么变不了
    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
    什么能改变,什么变不了
    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吗
    自我提升:不看宣传,看效果
    测一测你对改变有多大的信心
  第2章 人定胜天只是传说吗
    驱策者与自助者
    特大号自我相信人定胜天
    精神疾病领域的药物革命
    是药三分毒
    你可以超越你的基因吗
第二部分 如何与坏情绪相处
  第3章 日夜煎熬的焦虑
    内心的阴霾
    心灵之舌:什么时候应该忍受焦虑
    什么时候不该焦虑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第4章 大难临头的惊恐
    惊恐障碍是生理还是心理的问题
    惊恐不是症状,而是疾病本身
    认知疗法的力量
  第5章 看似无厘头的恐惧
    对蛋黄酱的恐惧与加西亚的小白鼠
    进化让我们草木皆兵
    恐惧症:它们没有危险,但我们恐惧
    恐惧是潜藏已久的忧虑
  第6章 让人崩溃的不安全感  
    你头脑中的“影音频道”在播放什么  
    是因为你的大脑出了问题吗
    强迫症是你在用仪式缓解自己的焦虑
  第7章 黑暗无边的抑郁
    测一测你的抑郁水平
    你对抑郁的了解有多少
    年轻化的流行病
    男人酗酒,女人抑郁
    如何应对职场抑郁症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抑郁
  第8章 熊熊燃烧的愤慨
    测一测你的愤怒水平
    愤怒对你做了什么
    压制怒气让人更容易生病吗
    愤怒让我们伤痕累累
    如何应对你的愤怒
  第9章 永不消逝的伤痛
    是什么伤你这么深
    强奸创伤综合征
    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到伤害
    告诉我,如何能放下
第三部分 如何善待坏习惯
  第10章 错综迷离的性与爱
    第一层: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第二层:你爱男人还是女人
    第三层:乳房、臀部和双性恋
    第四层:攻击性、空间感和语言
    第五层:性功能障碍
  第11章 无休无止的减肥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减肥的成功率有多大
    自然体重和贪食症
    节食与肥胖,谁的危害更大
    越来越忧伤的节食者
    做个健康快乐的胖子
  第12章 让人欲罢不能的酒精
    测一测你有没有酗酒的问题
    酗酒是一种疾病吗
    真的有上瘾人格吗
    酗酒是渐进的吗
    戒酒有多难
    完全戒酒与偶尔小酌
    改变:酒精、香烟、毒品
第四部分  勇敢改变,坦然接受
  第13章 童年经历对我们有多大影响
    内在的小孩:真的要怪童年创伤吗
    不怪父母,怪基因
    童年的性创伤有多深
    镁光灯模式与雪球模式:童年事件的影响
    宣泄真的有用吗
    “受伤的小孩”该往哪里去
  第14章 接纳或改变的界线在哪里
    问题的根源到底有多深
    改变什么,接纳什么
    一生的蜕变从此开始
译者后记

前言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我是一个积极心理学的“皈依者”,在2008年之前,我是不相信积极心理学的。
    20世纪70~80年代,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认知革命。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是对人类非理性的认知误区的研究,诞生了两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理查德·泰勒(Richard H.Thaler)。我的博士生导师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Nisbett)教授,也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这样的心理学大潮的影响下,我一直相信,帮助人类提高自己的理性和认知能力才是心理学应该追求的主流方向,所以我的主要研究兴趣一直是人类的高级认知,例如因果关系、虚假相关、价值观与行为不一致性、违背逻辑的“辩证思维”,以及文化对这些认知过程的影响等。
    2008年,应清华大学的邀请,我回国主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复建工作。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就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相较于我出国时的1988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20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我们面临的心理挑战有增无减,社会普遍存在一些急躁、烦恼、焦虑、担忧的情绪,我们一直在追求粗放的更大、更好、更高档次、更有面子的路上义无反顾,却没有用心去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些精细的情感、流动的美以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宁静与平和。在这样一种无比冲动的文化氛围下,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自我封闭症等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逐年升高,并且越来越蔓延到更年轻一代的身上。是的,今天的这个社会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并不宁静,工业革命后几百年里人类社会的喧嚣甚至超过以往几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所有喧嚣。处于这个现代化的颠覆性变革的世界中,似乎每种文化、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在努力去寻找着自己的“第二曲线”。增长成为全世界所有学科努力的方向与新的信仰。可是,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明确给出这种关于增长的新的信仰究竟是否合适的定论。
    中国也没能幸免于那些现代化的陷阱。虽然我们5000多年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中有那么多值得并且能够让我们淡定下来的基因,但是全球化的步伐、地缘政治、军事威胁、科技与社会的颠覆式创新、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等诸多力量累加起来的作用力,在推动着这个蓝色星球“旋转得越来越快”。显然,在此时此刻,那些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变革具备更强大的诱惑力。然而,这种诱惑并不全都是积极的,其产生的很多结果甚至会导向人道主义的灾难。传统的心理学则非常像是一种应急的技术手段,自然而然地成为处理这些并不积极的心理结果的良方。的确,传统心理学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这并不够。
    从诞生之日起,心理学就不止有疗愈创伤这一项功能。它还有帮助人类心灵成长、认知提升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最真实的幸福的功能。它也有造就不断适应未来的社会精英、激发人的优势潜能、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丰富人类对世界和自己存在意义的探索的目的。无论如何,在一个更加多元、更加不确定、更加融合的新时代里,这些目的都显得如此重要。传统的心理科学和实践的研究,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了。如何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人们获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许需要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面对中国这个更加具体的全球发展引擎时,这种紧迫性更加突出。这时,我发现了积极心理学,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奠基人马丁·塞利格曼的诸多颇有成就的研究工作。
    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之路
    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念书时,他喜好篮球运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研究学问。13岁那年,他开始专心读书,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4年,塞利格曼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理查德·所罗门(Richard Solomon)教授学习实验心理学。1967年,塞利格曼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执教于康奈尔大学。1970年,他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该校的精神病学系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临床培训后,于1971年重返心理学系。塞利格曼先是与布鲁斯·奥弗米埃尔(BruceOvermier),后来又与史蒂夫·梅尔(Steve Maier)合作研究了狗在受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后所表现出的被动性,这就是著名的动物的习得性无助研究。这项研究也被很多人视作改变心理学历史的“伟大心理学实验”之一。
    第三次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至2000年。这是一个科学与知识大规模发展的时代,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伦理学、文学、教育学等。它强调不受束缚、不加批判地使用理性,勇于质疑权威与传统教条,朝个人主义发展,强调人类的进步观念,促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一次革命的成就是巨大的:近200年之间,人类赤贫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识字率上升,女性选举权得到发展,现代科技还让人类的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工作效率提高、福利得以改善。
    第四次革命正在进行中。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变并没有改善人类的心理状况。抑郁症、焦虑症以及愤怒、自杀等的发生概率依然很高。因此,改善人类的心理体验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联合国宣布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就是为了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一书中,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第一次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所发生的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称为“轴心时代”。那一时期,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古代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在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那个时期,也就是塞利格曼认为第二次心智革命发生的时期。
    塞利格曼还认为,第四次心智革命正在发生的现在,或许即将进入人类精神文明的第二个轴心时代。这第二个轴心时代与第一个轴心时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类心理需求的三大变化上;从减轻痛苦到创造幸福,从自我主义到集体主义,从过去导向到未来导向。而积极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这第二个轴心时代提供理论指导。
    塞利格曼让身在中国的积极心理学同行们坚定地相信:积极心理学并不是横空而来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也有助于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在第一个轴心时代引领了世界,处于第二个轴心时代的我们也应不甘人后,大步向前!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够开创一项伟大的事业。塞利格曼对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憧憬,正是推动人类从思想启蒙向积极的科学心理启蒙的宣言,成为感召新人类的铿锵的倡议书!
    这也许就是“塞利格曼幸福经典”系列图书出版的真正意义:让我们一起走向人类第二个伟大的轴心时代。这一次,参与者是全人类。
    2020年8月
    清华大学双清苑

后记

  

    有一首歌曾唱道:“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确,我们都想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进而让周围的人得到提升。但是,我们的努力往往只有一部分得到了好的回应,另一部分却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塞利格曼的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我们身上的有些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而另一些行为和特征却改变不了,塞利格曼从生物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和自我提升的角度,引导读者了解那些靠意志力可以改变的行为以及可以改变的程度。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行为,他鼓励我们鼓足勇气,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它们,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变技巧;而对于那些有着一定生理限制的行为和人格特质,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它们,但塞利格曼建议我们用宽大的胸襟接纳它们,鼓励我们学习一些能更好地应对它们的技巧和方法,尽量使它们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总之,本书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非常有趣的例子和简明易懂的语言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新颖的心理学知识的平台,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宝贵的建议和方法,更会得到自我提升的技巧,从而实现自我蜕变。
    这本书的启发性很强,是一本很值得看的好书。翻译完这本书之后,我非但没有轻松之感,反而有了更多的忐忑和感慨。本书涉猎范围的广度与深度,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迪与收获,也为我的译校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文辞章句背后深厚广博的哲学含义和学术造诣,令我不敢有所懈怠,唯恐错解作者之原意而留下谬误,或因语句的生涩拗口而令读者失望。每每翻阅译稿,总能发现诸多瑕疵,但书之刊印总有时限,铅字之文注定要成为凝固的遗憾。所以,对于书中出现的误译和差误,还请读者海涵并予以匡正。 在本译著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原作者塞利格曼教授,感谢他多次发来邮件启迪我对其中一些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黄之晖、施静、黄璐和蔡晓辉等人,是他们的无私帮助才使我能顺利译完这本意义非凡的著作。最后,我同样要十分感谢湛庐文化的信任与支持,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工作和极大的耐心。 塞利格曼教授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我希望这本包含了积极心理学思想精华的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正确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并在增加我们生活智慧的同时最终实现有效的自我成长。 任俊 2010年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