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

  • 定价: ¥59
  • ISBN:978752173033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58页
  • 作者:赵林|责编:孙未末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让-雅克·卢梭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启蒙运动的巨擘,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推手,现代激进主义的思想源头。本书是国家教学名师赵林教授深情书写卢梭多情、坎坷和辉煌的一生,解析超越时代的伟大思想,邓晓芒、高全喜、俞敏洪、樊登诚挚推荐。

内容提要

  

    他是启蒙运动的巨擘,又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他是时代的叛逆者,单枪匹马地对抗整个法国上流社会和知识精英;他是忧郁的寻梦者,大声疾呼自由与平等、道德与良心;他被自己国家驱逐以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心中却洋溢着热忱的爱国之情;他生前毁誉参半,死后却被包括大哲学家康德在内的世人所深深景仰;他就是让-雅克·卢梭。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他自幼失母,童年时期就历尽艰辛。他生性敏感、感情丰富,与多位女性有情爱关系。“妈妈”华伦夫人在风雨晦暝的日子中温暖着少年卢梭那颗敏感多疑的心,而善良淳朴的女仆黛莱丝·勒·瓦瑟则温暖了卢梭的余生岁月。他还与乌德托夫人有过一段“真正的爱”,因此招致了大量非议。
    卢梭在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公然以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来反对矫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大声疾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在传统宗教遭受灭顶之灾的氛围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由于其离经叛道、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思想观点,他与曾经的好友反目成仇,受到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排挤和抨击,还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流离颠沛,贫穷潦倒,最终郁郁而终。
    卢梭生前困顿窘迫、四面楚歌,死后却声名远扬,备受世人景仰。他的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美学思想影响了至今两百多年的世界。他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已成为不朽之作。巴黎先贤祠的地下墓室的入口处,卢梭的灵柩与伏尔泰的棺椁相对而立,卢梭灵柩的门缝中伸出一只手,举着熊熊火炬,照亮了时代,照亮了全世界。

媒体推荐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阅读卢梭是对干渴灵魂的最为惬意的滋养……但你得先有一颗柔软的心!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
    卢梭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巨擘,亦是浪漫主义思潮的精神导师。赵林教授的《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以优美的文笔再现了卢梭跌宕的人生和嶙峋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颗纯真的浪漫之魂。
    ——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只有理解了卢梭,才能更加深切地理解人类为了追寻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而做出的牺牲。卢梭既是先贤又是斗士。赵林教授的这本书,把一个真实的卢梭放到你面前,通过透视一个伟大而崎岖的灵魂,深刻体悟思想照亮未来的曲折和艰辛。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

作者简介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
    武汉大学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大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有上过武汉大学。”
    代表作: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
    《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
    《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只有我是这样的人”
  一、一颗真诚的苦难之心
  二、童年时代的温馨梦幻
  三、少年流浪汉
  四、魂牵梦萦的爱情
  五、巴黎恩怨
  六、初露锋芒
  七、隐遁乡间
  八、颠沛流离的亡命生涯
  九、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十、忧郁的寻梦者
第二章
  人类社会的苦难历程
  与美好理想
  一、圣徒理想与时代变迁
  二、文明进步与道德堕落
  三、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四、社会不平等的演化
  五、原则与事实的矛盾
  六、自由与平等
  七、平民主义与极权主义
  八、卢梭和他的“血手”
第三章
  灵魂之美与浪漫情怀
  一、半神半兽的自然人性
  二、良心:人类灵魂的向导
  三、爱情与幸福
  四、“真正的心就是上帝的真正殿堂”
  五、“我吗,先生,我是信上帝的!”
  六、自然哲学
  七、“从我的门下出去……他首先是人”
  八、自然之美与情感之花
  九、卢梭与浪漫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前言

  

    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的开篇处这样写道:“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复遭父亲遗弃,而身染一种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敌对的信仰中,流浪达12年,而为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以反对伏尔泰、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和理性时代为己志,而被视作危险的反叛分子,被看成精神失常,被疑为图谋不轨,为人驱逐,流离失所,而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个月里,方能亲眼见到最反对他的人,对他所表示的崇敬——如何在他死后,竟然能远胜伏尔泰,使宗教复活,使教育改变形态,使法国民气提高,从而激发了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进而影响到康德、叔本华的哲学,席勒的戏剧,歌德的小说,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以及托尔斯泰的伦理学——诸如此类影响,使他在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8世纪作家和思想家中,成为对后代贡献最大的一位。”①这位伟大的时代叛逆者和后世一切具有浪漫情怀的人们心中不朽的精神偶像,就是让-雅克·卢梭。
    在这本关于卢梭的人生和思想的小册子里,读者们将会认识到一位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思想巨擘。他在理性最具有权威性的时代里公然以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来反对矫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大声疾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在传统宗教遭受灭顶之灾的氛围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他的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光彩的瑕疵,而且,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和颠沛流离的坎坷经历,使他难免在心理情绪上有些谵妄变态,在言谈举止上有些乖戾疯狂,但是他的那种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勇气与真诚却是无人能出其右的。虽然无论是在理论的系统性方面还是在实践的道德性方面,卢梭都无法与后来的康德相比,然而恰恰是那位令后世人们肃然起敬的思想道德圣贤康德,却对卢梭这位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怀着深深的敬仰之心,在他那简朴的寓所里,唯一的一幅装饰品就是卢梭的画像。有一次海德格尔在谈到黑格尔的时候说:“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不理解黑格尔,只是因为黑格尔太深刻,而我们的时代太浅薄。”同样,如果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卢梭,问题并不在于卢梭,而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主义疯狂膨胀的时代,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灵魂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麻木。信息社会不仅杜绝了肉体流浪的可能性,而且也正在日益消除精神叛逆的可能性,人们都像大棚里的蔬菜一样茁壮成长,也像动物园里的狮子一样变得温柔驯服。物质的进步要求精神必须做出某种牺牲,在阳光普照的文明大地上,我们再也不需要卢梭这样躁动不安的精神流浪者了。
    然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那偶尔失眠的心灵难道就不会泛起一丝一毫的惆怅和焦虑吗?
    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起让-雅克·卢梭……

后记

  

    在眼下这个人欲横流的功利主义时代,当那些头脑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异口同声地谴责卢梭的孤独、偏激、疯狂和浪漫主义的时候,我却丝毫不想讳言自己对于这位伟大的思想巨擘的赞美之情。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卢梭的所有观点,但是每当我面对他的那些洋溢着才华和激情的鸿篇巨制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他那傲然卓立的思想和真挚坦率的激情所感染。我还是一个弱冠少年时,就已经深深地喜爱上了这位沉静而又激烈的浪漫主义先驱。虽然在上中学时卢梭的名字对于我来说就已经是如雷贯耳,但是我第一次读他的著作,却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可以弄到手的好书非常稀少,书店里陈列的都是一些时效性很强的书籍,显得冷清寥落,与今日书店中的那种汗牛充栋、琳琅满目的情形有着天壤之别。我记得有一次(好像是1981年初),打听到新华书店将在次日出售一批新出版的世界名著。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书店门前去排队,当时排队的人数以百计,经过几个小时的耐心等待,我终于买到了一本刚刚翻译出版的《忏悔录》(第一部)。当时的激动心情,现在想起来还恍若昨日。我用了一个不眠之夜读完了这本书,那颗被卢梭的人生遭遇和思想激情感动的心久久不能安静下来。从那时候起,我的气质就决定了我与这个18世纪的心灵流浪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却非常牢固的精神联系。在日后的人生经历中,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我如何地进行自我批判,我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卢梭其人其论的偏爱,正如他的思想从来也不会令我失望一样。 早在上大学时,我就想写一部关于卢梭的书,我的学士论文就是对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述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夙愿一直未能实现。近些年来,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在西方哲学、西方宗教和西方文化方面,对于早年的计划,一时无力旁骛,以至于一晃就是十多年。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方向是黑格尔哲学。这个德国最伟大的理性主义者虽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启示,但是在他那深奥渊博的哲学中,我却始终找不到活生生的人和炽热的情感,触目之处都是一片艰深晦涩的抽象概念和冷冰冰的逻辑。我崇拜黑格尔,但是我却喜爱卢梭。黑格尔代表着人类的理性,卢梭代表着人类的情感;黑格尔是绝对精神,卢梭则是活生生的人。 几年前,我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了《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一书,在写作过程中,黑格尔那博大精深的绝对唯心主义哲学曾一度折磨得我心力交瘁。然而当我开始写这本关于卢梭的小书时,我立刻感到了一种心旷神怡的轻松,整个写作过程就如同是在与一位阔别已久的老朋友进行亲切的对话。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我已经把自己忘到了九霄云外,那么在卢梭这里我又重新找回了自己。 关于卢梭,我在这本书中已经谈得够多了,但是在搁笔之际,似乎总觉得有些话尚未说尽。也许对于卢梭这样的人,有些感受是永远也说不尽的。同样,对于卢梭这样的人的认识,也绝不能仅限于文字之间。卢梭只属于那些与他一样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只属于心灵相通者。正如上帝的国是绝不会向那些心存恶念的人敞开一样,卢梭的门也绝不会向那些丧失了灵魂的功利主义者敞开。一个人倘若能在读这本书时感受到自己的脉搏与卢梭的心是按照同一频率在跳动的,那么他就可以自信地宣称:“卢梭就在我的血液里!”这样,他就会在平庸中发掘崇高,在消沉中体验激奋。当时光流逝、暮霭降临时,他就可以像恰尔德·哈洛尔德一样毫无愧色地对生活说: 然而我生活过来了,也并不算空虚: 为了征服痛苦,也许我的心灵会衰落, 我的热血会冷却,我的躯体会死去, 但是在我的身内确乎有着一种素质, 能战胜磨难和时光,我死而它犹存活。 这非人世的东西是他们所不知不觉, 像一张无声的琴留在人们记忆中的音调……① 赵林 2001年12月31日修改于武汉大学珞珈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