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看人心理学

  • 定价: ¥39.8
  • ISBN:978754115240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258页
  • 作者:赵育宁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学会识人,看懂人心。
    看懂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什么、做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
    为你解读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心理。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免不了与人打交道。然而了解一个人及他内心的想法,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看准人、选对人变得尤其重要。
    职场上,具备能够看对人的能力,作为上司,才能选出正直且有能力的下属;作为下属,才能看出领导的品格、能力,是否值得跟随。
    商场上,唯有看对人,才能选对合伙人和商业伙伴,让收益持续增加,避免损失。
    生活中,学会看对人,才能交到正直的人,从而避免交友不慎。
    ……
    赵育宁著的《看人心理学》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从不同人的衣着打扮、肢体动作、说话习惯、消费模式、色彩喜好等,多方面剖析出精准的看人识人方法论。
    掌握了本书中的这些方法,让你更加深入读懂他人的心理,迅速学会看人识人。

内容提要

  

    赵育宁著的《看人心理学》是一本专业的看人识人的心理学指南。
    无论是结交朋友、寻找爱情,还是选择工作、挑选客户,或是寻求合作伙伴,都需要利用看人识人的方法来达成目的。
    本书重点对看人识人的原理、方法、模式、技巧做了细致的介绍和剖析。书中从识人的基本原理和模式说起,介绍了识人技巧,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方法,作者特意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分析,帮助你无论是在生活、交友、婚恋中,还是职场、商场中,都能够辨识人、看准人。

作者简介

    赵育宁,曾担任多家机构人力资源总监。现在自主创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
    在多年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他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为此,他对人们的心理和性格剖析得细致入微。
    作者创作本书的目的,是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总结出来,让人们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看对人、选对人,从而增加收益,避免损失。

目录

第一章  看人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人格
  神奇的看人识人方法
  为什么要学会看人识人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识人方法
  看透他人,就在于看透他人的潜意识
  看人需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第二章  望闻问切,才能通晓人心
  试探性询问,及时了解对方的想法
  注意倾听,口头语暴露个人的性格密码
  肢体动作中隐藏着大秘密
  识人的关键是“切”中要点
  从环境看行为,从行为分析性格
第三章  职场中需要精准的眼光,看准人能够获得成功
  你选择的上司是一头狮子,还是一只山羊?
  主动去挖掘和了解上司的小心思
  想办法弄清楚自己在上司眼中的形象
  如何分辨出好员工
  了解员工是缺失性需要,还是成长性需要
第四章  观察人心,正确梳理团队关系
  把握每个人的心理,打造和谐的合作关系
  在头脑风暴法中,了解每个人的看法
  不在于寻找优秀的人,而是让每一个人都发挥作用
  了解他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处理好关系
  找出团队中那些潜在的合作关系破坏者
第五章  把握消费心理,赢得更多优势
  消费者七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注意把握他人的经验
  挖掘并了解对方的消费模式
  准确揣度对方的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识别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选择最合适的伙伴,打造最稳定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人们常常很难交到优质朋友呢?
  识别几种不可结交的人
  与人交往时,看看对方的人际关系
  把握每一个人的人际风格
  弄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七章  情感的表达隐藏自日常的细节之中
  积极把握他人身上情感需求的变化
  了解恋人之间的依赖性
  主动识别那些不可靠的爱人
  观察对方在面对感情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寻找真正能够打造和谐婚姻关系的另一半
第八章  各种各样特殊的看人方式
  从座位安排来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
  饭桌上的人文文化和个性反映
  从一个人的习惯中了解他的为人
  运用色彩能够窥测出每个人的想法
  通过画画窥测他人的内心
第九章  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识人方式
  拒绝首因效应,看人还是应该注重细节
  克制晕轮效应,全方位了解他人
  避免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保持观察的独立性
  消除定势效应的不良影响
  亲疏关系不能作为判定他人心理状态的依据
后记  识人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后记

  

    识人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许多人都常常说自己看错了人,或者抱怨自己被其他人误解,其实这种误解往往来源于人们片面性的分析和判断。人们执着于他人身上某一点或者某一时期的特征,却忽略了人自身的全面性与复杂性。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来说,看人识人需要尽可能保证整体性,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人们不要片面地对他人进行评价,不要以一个点或者一个面来概括整体的形象。而为了把握好看人识人的整体性,本书始终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要全面地看人
    任何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性格的模糊性、情绪的起伏变化、角色的多样性、能力的差异化、生活的丰富性,都使得人们身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在看人识人的时候,应该将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情况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以偏概全,将他人身上某个优点、缺点或者某一方面的特质作为整体形象的象征。
    比如企业家z在公司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强势、非常严格的人,在很多时候,他都会采取强势手段进行管理,并且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对工作的要求非常高。只要员工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或者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对执行者进行惩罚。正因为如此,很多员工都非常害怕和他交流,认为他是一个怪物,一个一张嘴就能把人整个吃掉的怪物。可是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邻居、朋友,都非常礼貌,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慈善家,经常给西部贫困地区捐献衣物和教学工具,生活中那些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为什么员工在工作中对企业家的评价与人们对企业家在生活中的评价会完全不同呢?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公司里,他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对自己的产品、客户负责,需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认真工作,这里显示出来的是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而在生活中,他脱离了企业家的头衔,所扮演的角色变成了丈夫、父亲、邻居、公民,这个时候他完全可以放下管理企业的那一套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只考虑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和状态,或者只考虑他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来评价他,那么这种评价就是狭隘的,也是不准确的,应该将他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状态结合起来考虑,全面地分析和评价。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任何人都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只要人们还在生活和工作,就有可能变成各种状态,因此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用机械的、静止的观点去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要注意观察人们在生活、工作、情感中的动态变化和趋势,要注意了解对方是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还是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堕落。 运用发展的眼光识人看人,主要目的是看到他人身上的潜力,以及尽早挖掘对方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然后对对方往后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评估。比如在中国古代名篇《伤仲永》中,方仲永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才学,写出来的诗句连成年人也有所不及,如果仅仅从天赋来看,方仲永长大后必定是前途无限的,可事实上,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方仲永的父亲并没有让儿子接受教育,没有让他通过学习更进一步,而是到处卖弄和炫耀,谋取私利,结果导致方仲永的成就就此止步,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也慢慢变成一个才学平平的普通人。 而反观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被老师当成糊涂虫和笨蛋来对待,可是后来却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由此可见,人们不能草率地依据现在所处的层次和状态来评价一个人,想要更好地了解对方,就要懂得从他目前所做的事情中进行推理和分析,看看对方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才能真正把握一个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态。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人 和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相对应的是,人们有时候应该懂得以历史的眼光看人。发展的眼光看到的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通过个人现在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对个人的未来进行评估。历史的眼光则是看到一个人的过去,了解对方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将过去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结合起来,从而分析这个人的具体情况。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去,那么就要将他过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全部进行整理和分析,要对对方过去的状态以及功过是非进行回顾,看看对方是不是正变得越来越好,或者正在从好变差。 很多人都会批评苹果公司现任总裁库克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认为他根本比不上乔布斯,甚至于从他开始担任总裁,就出现了各种唱衰苹果的论调,可是多年过去了,苹果公司仍旧发展得很出色,并且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实,乔布斯之所以能够将权力交给看起来文质彬彬、话语不多的库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库克的过去经历非常熟悉,虽然在研发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库克的营销能力是一流的,过去的相关工作履历非常惊人,成就也很高。在如今苹果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文化之后,这种营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正是乔布斯善于知人用人,才使得苹果公司的发展进程和计划没有被打乱。 ——要在实践中看人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看人识人方面也是如此。许多人在识别和评价他人的时候,通常会依赖一套固有的理论知识,但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准确地了解对方是什么人。有的人喜欢道听途说,非常注重外界对某人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当成自己的标准,这样做同样会产生误解。 其实,想要了解他人的为人,想要建立一个客观的完整的形象,人们在识人的时候应该注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接触中进行把握,比如直接和对方进行交流和对话,看看对方的言行举止。尤其要注意对方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看看对方的具体行动。 比如有个记者曾经听别人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是一个工作中的偏执狂,他脾气暴躁,对人非常无礼,而且基本上不太接受采访,总而言之,他是最让人讨厌以及最不好应付的怪人。可是当记者亲自采访这位伟大的企业家时,发现一切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安迪·格鲁夫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人,尽管有时候看起来自信过度,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而且他在采访中也非常配合。由此,记者意识到这些谣言并不可信。 总的来说,无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看人技巧,一个人的分析能力有多么强大,这些都要从细节上进行把握。要想真正了解他人的心态和想法,要想看透一个人的真实形象,则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总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