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子路传

  • 定价: ¥56
  • ISBN:978752051101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页数:265页
  • 作者:仲大军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写出了子路和孔子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实。譬如,公元前517年,两人随鲁昭公出走到了齐国,两三年之后他们从齐国到了哪里,是回到了鲁国曲阜,还是到某个地方隐居了起来?再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孔子和子路出走鲁国,周游列国?他们的足迹最远到过哪些地方?孔子和子路见没见过楚昭王?子路被害后,卫国出现了什么情况,凶手得到了什么报应,下场如何?以前这些模糊的历史问题,都在此书里得到了解答。

内容提要

  

    子路,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42年秋,比孔子小九岁,大约21岁时入孔门,跟孔子学习,后来成为孔子助手,随孔子颠沛流离,帮助孔子开办儒家学堂,中年和晚年从政,是鲁国和卫国重要的政治家。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为阻止废太子篡权,挺身而出,英勇牺牲。子路身上集中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刚勇毅,忠孝信,诚智仁,直到今天也是人们的学习榜样。此书的写作风格为学术与文学交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大量的史料引述,旁征博引,也有轻松活泼的文学描写,不呆板,不枯燥,可读性强。既是学者研究历史的参考资料。

媒体推荐

    本书研精覃思,还原孔门初创的情景,以春秋路线再现孔子师徒的列国之行,以真实历史事件还原了孔门诸子的前后成就与贡献。该大作可填补中国儒学研究不足的空白,将真实地改写孔门初创的不确定论。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  骆承烈
    此书用文学语言轻松地讲述历史,具有超越时空的立体感,是一幅穿透力极强、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人格画卷,烘托出孔子和子路所率领的儒家团队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仲彬教授

作者简介

    仲大军,男,195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济南456厂、中国人民解放军9637部队、青岛邮电局工作,197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先后在新华通讯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现为北京大军智库咨询公司主任,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卞邑仲氏
  仲由出生
  子路家世
  仲姓起源
  童年鲁国
第二章  青年时代
  青年孔丘
  三桓鲁国
  凌暴孔子
  大器早成
  设坛授徒
  六艺发轫
  礼诱子路
第三章  投身儒门
  初到曲阜
  曲阜生活
  孔门弟子
  无礼不立
第四章  漂泊齐晋
  随师适周
  鲁国内乱
  齐国三年
  乘桴浮于海
  颠沛流离
第五章  重返曲阜
  鲁定公时期
  群英荟萃
  习艺洙泗
第六章  步入政坛
  阳虎之乱
  孔子相鲁  子路堕三都
  齐人奸计
第七章  周游列国
  卫风扑面
  匡宋遇难
  蛰伏陈国
  徘徊于卫
  居蔡访叶
  南游于楚
第八章  仕楚遇阻
  城父之约
  斯文在兹
  子路治蒲
  离卫返鲁
第九章  结缨澶渊
  风乎舞零
  祸起萧墙
  结缨而死
  歹人下场
  卫国干城
  斯人永存
后记

前言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不知道人们看到子路这句话后会想起什么?我心里产生的感叹是太需要了,太好了!回望历史,真正做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人能有几何?
    《子路传》是仲大军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好多章节是我辈在正“黄粱”之时写成的。当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看到凌晨两点多他发给我的书稿段落,不由得想起了“起早的遇上了带晚的”这句话。应当说我是这本书写作过程的见证人,他写完一章,传一章给我看,并请我把关,提意见。他的辛苦少有人看到,两个多月下来真把人写得油干灯枯。好在这是十年磨一剑,多年的研究一朝喷发。
    以前见过几本介绍子路的书,都比较简单,像此书这样把子路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和儒门众人物一起来探索和描写的几乎没有。另外,此书最大的特点是简练,一部纷纭繁杂的春秋晚期史,短短十八万字就说清楚了。说它是对历史的凝缩,并不过誉。此书写的是中华历史中的一段核心历史,补上了儒家人物史的一块空白。
    尤为珍贵的是,此书写出了子路和孔子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实。譬如,公元前517年,两人随鲁昭公出走到了齐国,两三年之后他们从齐国到了哪里,是回到了鲁国曲阜,还是到某个地方隐居了起来?再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孔子和子路出走鲁国,周游列国?他们的足迹最远到过哪些地方?孔子和子路见没见过楚昭王?子路被害后,卫国出现了什么情况,凶手得到了什么报应,下场如何?以前这些模糊的历史问题,都在此书里得到了解答。
    《子路传》的问世实属不易,时隔二千五百多年,经历无数次的灾难与战争,子路和其他儒家人物流传下来的史料已经不多了。这些有限的资料十足珍贵,但也不乏模糊和相互抵触的地方,要准确地写出那段历史并不容易。这需要作者做大量的研究,才能写出真实的子路。
    写历史最忌凭空捏造,只有忠实地依据史料,进行合理的推测,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子路传》引经据典,作者通过通读先秦历史著作以及儒家经典,凝练地写出了这部儒家人物史,可喜可贺。当然,此书乃一家之言,出版后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在所难免,人们都有自己的解读,但只有深谙春秋历史和儒家历史的人才能写得更符合真实。
    在我看来,后人见到的历史,就像油画家的底色板,很难分清真正的色彩,又像农家的抹桌布,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尽裹其中。如果后人为了写传,非要去分清七色五味,去逐一辨识当时不同的表情呈现,就难免人云亦云,更难免以“我想的”和“我以为的”角度去为历史人物写传。像子路这样的千古贤人,要写得独树一帜自然是难上加难。此书作者积十几年研究之功,敢于挑战,勇于突破,是我学习的榜样。
    对仲大军先生之前早有耳闻,但因跨界太远,又因我个性不善言谈,时间也未曾允许,直到2016年4月才有了面缘。当时在江苏海安,仲研会召开讨论修谱与修志的研讨会,我邀请了仲大军先生参加。会议时间是短暂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于我而言,身为子路后裔,有人写《子路传》宣扬始祖美德,就应尽所能支持。就像仲彬教授出版的《子路的道德情操与中华传统美德》一样,买些书赠送给族人、朋友、同事,也就是举手之劳。同时,也巧妙地回答了一个哲学难题:我从哪里来?老纠结于从哪里来,钻在哲学里出不来的话,人就活得太累了。
    这本《子路传》,用文学叙述的方法来写学术论文,既忠于事实,又生动有趣,我认为是个不错的选择。纯学术论文,枯燥艰深,往往缺乏可读性。纯文学创作,又难免会离史实太远。不论是无限拔高夸大,还是将其戏剧化庸俗化,都是对历史人物的不敬。在叙述中直接写出史料引用的出处,有时用文学的笔触加上一些合理的想象与场景描写,这样既可以尽可能地忠于历史,又大大增加了可读性、亲近感和真实度。但愿有更多的人在读了本书后引发出这样的感叹。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子路不仅是实干家,而且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有勇有谋、敢于斗争,给儒家文化带来了阳刚之气,弥补了孔子及其他孔门诸子“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遗憾。仲大军先生在行文中始终秉持对其他孔门诸子客观评价的原则,这是非常可贵的。
    借这次为《子路传》写序,我挤时间把《史记》六十七卷认真阅读了一遍。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嗟乎,由死矣”。前一句,是孔子切身体会到子路的作用。子路是孔子的大将军和保护神,自从有了子路,孔子的安全便有了保障。第二句是孔子对子路心碎般的痛惜和伤心。至于子路临死前所说的一句话:“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最是令我心动。短短八个字,包含了义气、忠诚和担当。如果把这句话送给员工,送给教师,送给医生,送给公务员,送给各条战线的从业者,真是太有必要了。
    从“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中,我读到了先人的责任心是何等强烈,而这正是当下世人所缺少的。身为企业人,我很有感触:如果多些像子路一样“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人,这个社会将会和谐很多。中国梦、民族梦、企业梦、员工梦、老师梦、学子梦、医生梦、病人梦……每个人将会离梦想更近。这也许是子路为今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借此机缘,我还认真拜读了《论语》等书。《四库全书》自买回来后还没好好翻过,这次总算有了机会。我前后共花了四个晚上的时间,光是《论语》看了好几遍,结合《子路传》,子路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明晰起来: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散之而无憾。”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戒,是仲由之行也。”
    “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荷天子之龙,不戁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续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读之引以为傲,思之则又汗颜,我辈自愧不如始祖多矣。在此,感谢作者给予我的外力推动,让我拨开俗务,沉下心来领悟了始祖的美德与精神。这份滋养,自当久远。
    2018年12月,于江苏海安

后记

  

    《子路传》写完了,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一件心事。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任何人对自己祖先的历史都会感兴趣,孔、仲、颜、曾这些家族只要一探索就会上溯到两千年以前。可是笔者在三十年前,对自己是子路的第七十五代孙,还茫然无知,只知道仲家的老窝在济宁,这还是从大爷爷写的蝇头小楷日记上看到的。大爷爷仲绍文是山东蓬莱县仲家村人,20世纪30年代曾在烟台一家报社任主笔,擅长文章。在这期间,他专程去济宁附近的仲家浅村寻根问祖,回来后将此事写在日记里。笔者从小在济南和蓬莱长大,对济宁这个仲家浅村并不熟悉。
    1982年,笔者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华通讯社工作。1990年的春天,笔者到山东邹县发电厂搞调研。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有一份曲阜地区旅游图,上边标着仲子庙的位置。笔者想,这不就是济宁的仲家浅村吗?于是跟厂里要了一辆吉普车,匆匆去看了一眼。但庙门关闭,也没看见里面什么样,就回来了。回来后挺后悔,因为忘了问村里人辈分的问题。
    1997年春天,笔者去济宁鲁花集团调研,距仲家浅村近在咫尺,也就有三十多里地。于是,再次前去寻根问祖。汽车从济宁开出,向东南只半个小时,便来到微山县的仲家浅村。村子很大,一千多户人家。在街上打听了一下,找到一位文化人仲肇覃,他在微山县的县志办工作,正好清明节回家。他说,这个村是于西汉末年从泗水迁移来公元18年,赤眉起义在莒县爆发,仲姓第十七代嫡孙仲世德为避赤眉之乱,率族人迁徙到这里。将近两千年过去,这个村子人口已发展成五六千人,也有一些杂姓。
    仲氏第六十一代仲于陛,于康熙五年被赐进士第,世袭翰林,官阶正五品。自此,仲家浅村内有了伸府,即像曲阜那样的孔府,村内及周围一带地方事全由伸府执掌管理。到了仲于陛的孙子仲承述时,制定了仲姓下几代的辈字,顺序排列如下:“蕴耀振贻绪,统延肇跻伟。崇惟昭光辉,怀如敦恒循。封典锡恩广,令德航贤吉。昌旺胜明煌,荣茂超清香。国祚享贞利,乾坤乐太康。”笔者是“惟”子辈,算起来是子路的第七十五代孙。伸氏家族与孔子家族比较起来,繁衍速度差不多,后人今天都繁衍到七十几代,甚至八十代。
    感谢仲肇罩!永远记着在他家里坐在小板凳上的这次谈话。接着,笔者和他一起前去瞻仰伸子庙。据他介绍,伸子庙在文化大革命前还保存完好,门前有一大牌坊,上书“气凌古今,志隘乾坤”八个大字。庙前有石墩子,庙门为六扇,宽敞高大。院内松柏森森,碑林密布。前后有两重大殿,一个后楼,左右有两庞。但此刻的伸子庙已经没有牌坊和庙门了。
    敲了半天门,有一老者前来开门。进得院中,只见前院有几个草垛,几堆石子。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住在院右侧的一间房子里,好像是看院人。
    一前一后的两座大殿映入眼帘,屋顶飞檐凌空,气宇轩昂,但门窗经多年风吹雨淋,油漆早已脱落,呈现一片灰土色。由于殿门紧锁,我们无法进去,只好在院子转转。 仔细一看,不禁使人愁肠百结,痛心疾首。满院残垣断壁,门口不远有一堆石碑,有的拦腰截断了。两个厢房,古称两庞,已破败得不像样,且都成为羊圈和鸡窝,里面气味熏天,羊屎和杂草满地。笔者却在墙上惊讶地看到康熙皇帝的手迹:“克绍家声。”原来南庞和北虎的墙上转着圈全是宋、明、清人的题字和碑刻。望着这些古代文人娟秀的字迹以及那些华丽的文章,再看看已成畜圈的厢房,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宝贵的历史文物遭到了这样的对待,真是斯文扫地!这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对文物古迹破坏的结果。 前殿与大殿之间的院子,早先的碑林和松柏已荡然无存,只是残碑断石散落各处。在前殿一侧,横卧竖倒着不少残破的石碑。其中一块大的长约三米,厚约五十公分,尤其引人注目。笔者上前念了一下,原来正是第六十一代伸于陛时的记事,碑文记叙了仲于陛被赐进士第、世袭翰林的经过。 大石碑仰面朝天,从1966年到现在,已躺了近四十年。上面的文字碑刻工整,但字迹已不甚清晰,恐怕用不了多少年,碑文就会看不清了。据仲肇覃说,庙内原先有石碑五十多尊,最高的龟驮碑有四五米多高。现在院内残存下来的大约只有一小部分。还有一块巨大而破损的石碑面朝下倒在前院的水池旁,成了守院人的洗衣台。 回北京之后,笔者写了一篇《重谒仲子庙》放在网上,后来笔者还写了一篇介绍子路的文章,就是这两篇文章引起一些仲氏人士对我的注意。 大概是2006年,山东省微山县的仲跻清和仲跻敏先生来京,他们那里成立了仲子研究会,进京想联系几个仲姓人士,就找到了笔者。仲跻清是微山县一中的校长,当年是山东大学文科的老大学生,笔者家就住在山大。聊起往事,我们谈得很高兴。后来看了仲跻清写的几篇文章,颇受启发。 2010年左右,黑龙江省讷河市的仲崇义先生给笔者寄了一本《仲里新志》,使笔者更多地了解了关于子路的事情。仲崇义先生在山东老家发现了旧本《仲里志》,与仲肇覃和仲跻清等人合伙整理再版,他们为仲家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2011年夏,笔者写的论述颛臾国的文章引起山东平邑县史志办王庆全先生的注意,他邀请笔者去考察了颛臾古城遗址和蒙山,同时参观了相距不远的仲村镇。这里就是仲子故里,但没有故居可寻,只到伸子广场谒拜了子路的塑像。 同年秋,笔者接到微山县仲跻敏和仲伟帅先生的邀请,去泗水考察仲子故里,整个活动由济宁市的仲维华先生安排。在泗水县笔者见到了《圣门之哲》一书的两位作者韩继谦和梁士奎先生,他们都是泗水县的领导。他俩合写的《圣门之哲》是笔者看到的关于子路研究最好的著作。我们与曲阜师范学院的骆承烈教授一起,考察了泗水泉林镇的卞桥三村,参观了一条小巷中的仲子故里,还游览了清代皇帝的泉林行宫。后来我们回到曲阜,参观了孔子故里尼山、梁公林、少吴陵等地。 这个时候,山东省微山县仲浅村仲伟帅先生还送笔者一本他写的小书,《仲子家世》。他依托老家的优势,把子路的事情做了简单的介绍。 2012年,笔者收到过山东省鱼台县李汉玉先生寄来的《子路评传》。 后来笔者应邀参加了徐州市和淮安市仲氏家人召开的伸子研讨会,认识了主办人仲卫华、仲伟进先生等人。各地仲家人都在加强对历史的研究,这也影响笔者不断加强对儒家历史及先人子路的了解。 2016年,接到江苏省海安县仲跻和先生的邀请,前去参加他们召开的修谱工作会议。仲跻和先生此时已经从仲崇义手里接过仲子华风研究会会长的职务,担负起在全国范围内修谱和写家志的艰巨工作。在这里见到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仲彬教授,他写了不少弘扬子路精神的文章。 在这么多仲氏族人的推动下,子路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笔者是在这么多人的鼓励和感召下,有了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认识,最后导致了《子路传》的写作。在这个时候,笔者要感谢这些人。可以说,很少有一本书花费这么长的时间研究和准备。笔者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历史一大空白,人们可以不用瞎蒙乱猜历史人物了。那些写文学剧本的,只要看了《子路传》,即使再想象虚构,也会建立在基本的历史事实上。一个历史人物只有到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时,才真正地被历史和后人记住。这也是本书出版的一个目的:为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做铺垫。 在即将给出版社交稿时,笔者收到仲浅村仲伟帅发来的几张仲子庙今日的照片。看到仲子庙已经旧貌换新颜,从庙门到院里大殿全部焕然一新,心中不禁感叹:盛世出文物经典!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修复文物古迹。子路这些先贤在历史上都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纪念,难道在西风盛行的今天能被遗忘吗?《子路传》能在今天出版正是恰逢盛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定能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尤其高兴的是,正在将书稿交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时,收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骆承烈先生发来的短信:“本书研精覃思,还原孔门初创的情景,以春秋路线再现孔子师徒的列国之行,以真实历史事件还原了孔门诸子的前后成就与贡献。该大作可填补中国儒学研究不足的空白,将真实地改写孔门初创的不确定论。”看后十分高兴,这是对笔者劳动成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感谢骆教授多年的指导与帮助。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史学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幸福!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