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移情心理学/荣格精选集

  • 定价: ¥45
  • ISBN:978754477984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219页
  • 作者:(瑞士)C.G.荣格|...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荣格在本书中,借助16世纪著名炼金术文献《哲学玫瑰园》中的插图,详尽地阐述了“移情”这一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正是关于“移情”的研究,让荣格与弗洛伊德相遇相知,但也造成了两人之间后来的重要分歧。对“移情”的研究,可以说是荣格分析心理学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本套丛书不仅请了专业的荣格学者进行翻译,让译文精准易懂;同时还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申荷永教授专门写作的导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这一核心难题。

内容提要

  

    在心理治疗案例中,弗洛伊德所说的移情过程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几乎所有需要长期治疗的个案都围绕移情现象运转,而治疗的成败看起来也与移情过程紧密相联。同时,移情现象不仅是心理治疗领域的问题,它同样也发生在人际关系之中,而且尤其是恋爱关系之中。其过程与炼金术的内在过程极为相似,都包含着相遇、投射、融合、诞生等关键因素。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体系中,移情是自性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然而,移情也如斯芬克斯的面纱一样,凭借其象征的力量超越了个体人格,延伸至社会与文化情境中。而这其中的奥秘,还依然等待着现代人的理解与回应。

作者简介

    C.G.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他所提出的自性化、共时性、原型、集体无意识、情结、外倾与内倾等概念,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目录

前言
导论
基于《哲学玫瑰园》图谱对移情现象的论述
(一) 墨丘利喷泉
(二) 国王与王后
(三) 赤裸真理
(四) 浸洗沐浴
(五) 化合
(六) 死亡
(七) 灵魂飞升
(八) 净化
(九) 灵魂回归
(十) 新生
后记
译名对照表

前言

  

    移情与哲学玫瑰园
    “移情”是最富有情感色彩的深度心理学主题。正是由于移情,比如布洛伊尔与安娜·O.的个案,成就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由于移情,促使荣格与弗洛伊德一见如故,同时,也造成其后来的分裂与离散。于是,荣格深有感触地表达:移情犹如灵丹妙药,但有时也真的有毒。
    1907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第一次会面,相见恨晚,促膝畅谈十三个小时,可谓佳话传奇。其间,两人停顿片刻,弗洛伊德打破沉默,问荣格:“你如何看待移情?”荣格不假思索,由衷回应道:“对精神分析而言,从始至终,移情无处不在。”弗洛伊德大为感叹,对荣格说:“那你已抓住了精神分析的核心。”
    《移情心理学》是《荣格全集》第16卷《心理治疗的实践》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以“移情”的原型意象及其分析为主题。在第一部分中,荣格则是从“心理治疗的一般问题”开始,选择编辑了他曾经发表的有关论文,如“实践心理治疗的原则”(1935)、“什么是心理治疗”(1935)、“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方面”(1929)、“心理治疗的目标”(1929)、“现代心理治疗的难题”(1929)、“心理治疗与人生哲学”(1942)、“医学与心理治疗”(1945)、“今日心理治疗”(1941)、“心理治疗的基本问题”(1951)等。而在第二部分,荣格以“心理治疗的特殊问题”开始,继而探讨了“宣泄的治疗性价值”(1921)、“梦分析的实践运用”(1931)等,接着转入《移情心理学》,在其1946年所发表论文基础上整理和完善的书稿。
    荣格在前言中表明,有关移情的心理学,他本来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在他看来,弗洛伊德是第一个识别并阐释临床心理学中移情现象的人,并且创造了“移情性神经症”概念,试图通过移情现象及其意义,来获得对病人原有神经症的转移。然而,荣格也在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中发现了不足,比如,对于病人移情的期待甚至是要求。荣格的观点,如在《移情心理学》中所表达的:“(移情)是不可以被要求的,就像信仰一样,仅有在其自发时才是有价值的。”荣格接着陈述:“强加的信仰不过是灵魂的枷锁而已。任何认为他必须‘要求’移情的人有所不知,移情仅仅是治疗性因素之一。而移情和‘投射’是非常类似的—投射,就是一种不可能应要求而产生的现象。”
    于是,荣格另辟蹊径,如其分析心理学一贯风格,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理论框架下,借助于“扩充技术”和“积极想象”方法,以及“炼金术”的原型意象,展开对临床心理学中“移情”现象的深入分析与解读。荣格十分明确地说:“为了阐明移情,我会转向炼金术象征符号这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东西,读者们对此可能觉得奇怪。但是任何已读过我的书《心理学与炼金术》的人都会知道,在炼金术和那些现象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出于实践的原因,那些现象必须从无意识心理的角度考虑。”于是,荣格为其《移情心理学》加了一个副标题:“配用一套炼金术图谱以解释”。
    那么,这套“炼金术图谱”,便是炼金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玫瑰园》(Rosarium philosophorum),西方流传已久的炼金术手稿,以十幅配图来呈现炼金术中的心灵转化。首先是“墨丘利喷泉”(The Mercurial Fountain),然后是“赤裸真理”(The Naked Truth)和“浸洗沐浴”(Immersion in the Bath),接着依次为“化合”(The Conjunction)、“死亡”(Death)、“灵魂飞升”(The Ascent of the Soul)、“净化”(Purification)、“灵魂回归”(The Return of the Soul)以及“新生”(The New Birth)。在这别具一格的《移情心理学》中,荣格发挥其分析心理学的优势,充分利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以及扩充技术和积极想象,对《哲学玫瑰园》之心理学意义进行阐释。
    在荣格看来,这些图直达炼金术象征的核心,因为它们均描绘了炼金术“创作”(opus)的神秘基础,以及获得“哲人石”的奥秘。炼金术士们把“自然”当作炼金术独一无二的基础,其创作与哲人石都属于“圣灵之物”,足以给深度心理学所探索的无意识充分的启示,比如移情中的精合与转化,意识自我与自性的关系,以及分析心理学之自性化的过程。在这部《移情心理学》中,荣格用夏娃(Hawwah)所代表的本能与生物属性、海伦(Helen of Troy)所代表的性爱欲望、玛利亚(theVirginMary)所代表的宗教神性和索非亚(Sophia)所代表的永恒智慧,作为对“阿尼玛”发展阶段与趋向的描述。由此,荣格论述意识自我与无意识人格化之阿尼玛的整合,犹如炼金术《哲学玫瑰园》中的图画寓意,对立双方的化合,精合后的整体性,“自性”或“哲人之子”的涌现。有意思的是,荣格认为,“自性”或“哲人之子”,也如道家的“真人”。道家的内丹,帮助荣格加深对炼金术之象征意义的理解,如其在《金花的秘密》评论中所阐释的,那也正是其分析心理学的关键与转折点。
    荣格对《移情心理学》进行最后总结时说:“对移情现象进行任何描述都是一桩非常困难和微妙的任务,而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只有求助于炼金术工作的象征。”在荣格看来,炼金术可以帮助他认识与理解无意识内容投射的过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原型意象及其意义。荣格也再三申明:“出于实践的原因,那些现象(有关炼金术的意象)必须从无意识心理的角度来考虑。”
    移情不仅是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中的关键,而且,在分析心理学的体系中,移情也属于自性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正如荣格借用《哲学玫瑰园》的表达与阐释。然而,“移情”也如斯芬克斯的面纱,凭借其无意识内容与象征的力量,也会超越个体人格,延伸至社会与文化……其中的奥秘,亦然等待现代人的理解与回应。
    申荷永
    2018年7月于洗心岛

后记

  

    对移情现象进行任何描述都是一桩非常困难和微妙的任务,而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只有求助于炼金术工作的象征。炼金术理论(我认为我已经表明)绝大部分是无意识内容的投射,是原型性形式的投射。这些原型性形式是所有纯粹幻想产物的特征,它们可见于神话和童话中,或者出现在个体性男人和女人的梦中、视像中以及妄想系统中。在炼金术历史上圣婚和神圣婚姻以及化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对应着在心理治疗中有核心意义的移情,另一方面对应着在正常人际关系领域中的移情。因此,对我来说,使用这个历史档案也不是太过唐突,此档案的材料来自数世纪的精神努力,它们是我论据的基础和指导线索。这个象征性情境的逐步展开,向我呈现了一个可喜的机会,把我在多年研究这一主题的过程中积累的无数个人经验汇集在一起——我乐意承认的是,我不知道如何以任何其他方式来安排这些体验。因此,这种冒险只能被看作是一场纯粹的实验。我不想赋予它任何绝对意义。和移情相关的问题是如此复杂和多样,以致我缺乏一个系统框架来进行必要的归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总是有简化问题的冲动,但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违背事实,试图把彼此不兼容的东西简化为一个公分母。我一直尽一切可能抵御这种诱惑,并暗自期望读者们不会有这样的误解:这里我描述的过程是事件的常见过程的工作模式。事实上,经验表明,不仅是炼金术士对各阶段的序列(的阐述)极其含糊,而且我们在个案观察中也发现,存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变种,各种状态的次序性也有极大的任意性,虽然这一切在原则上是符合基本事实的。如我们所理解的逻辑秩序,甚或是此种秩序的可能性,目前似乎超出了我们的主题范围。我们正在进入个体性和独特性事件发生的领域,而这些事件并没有可模拟之物。如果我们的分类范畴足够广泛,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被还原到一些类属的秩序,并得以描述,或者至少在模拟的帮助下,可以被勾勒出来,但是其最深处的精髓,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性——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从外部可把握的,相反,是相关的个体被它所把握。这个图片系列是我们众多的引导线索之一,故而我们可以轻易地建立起几个其他的工作模型,每个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移情的过程。但是没有一个单一模型可以完全地表达个体变化的无限丰富,而每一种变化都有其“存在理由”(raisond’etre)。情况就是这样,对我来说明确的是,即便这个对此现象进行全面总结的尝试也只是一桩冒失的工作。然而其实际重要性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尝试这件事本身就可证明其价值,即便其缺陷会引起一些误解。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混乱和分裂的时代。一切都处于熔炉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内容通常被推到意识的边缘,以补偿它发现的内在的危机。因此,无论这些边缘现象看起来是多么含混,我们都有必要仔细研究它们,以便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秩序的种子。
    移情现象无疑是自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其丰富的含义远远超出了纯粹的个人喜好。它凭借着其无意识内容和象征的力量,超越了个体的人格,并延伸到社会领域中,提醒我们较高人类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在我们现存的社会秩序或毋宁说无序中是极其缺失的。圆形和四方形的象征,是自性化过程的标志,这就好像重组文明社区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这一器具的作用,这种重组的文明社区是对抗于充满着半生不熟的集体人的群体的,而此类群体今天却如此受欢迎。这种集体人组织只有在其宣称要组织的人类实体是有用处之时才有意义。但是集体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只是一个微粒,已经忘记了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并且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我们的世界所缺乏的是精神的联结,而没有任何团体,没有任何利益社群,没有任何政治党派,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取代这种精神联结。故而,是医生而不是社会学家最先比任何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真正需求,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作为心理治疗师,他们最直接地面对灵魂的苦恼。如果说我的这些泛泛而论有时几乎和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的思想句句吻合,其深层原因不在于我占有了这位伟大教育家著作中的专门知识,而在于这一主题其本身的性质——在于对人之现实性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