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瞧不一样的我(发掘21种不同性格的内在力量)

  • 定价: ¥49.8
  • ISBN:978751251247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国际文化
  • 页数:175页
  • 作者:(日)小盐真司|责...
  • 立即节省:
  • 2020-11-01 第1版
  • 2020-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运用数据来整理性格的概念,让读者清楚明白各种性格的特征。
    观察多种不同性格的特征,能够加深我们对自己性格的理解。
    准确、合理地把握自己、他人的性格,可以更准确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
    正确理解性格,对我们理解周围人的想法也非常重要。

内容提要

  

    性格是含糊且无法看到的。也正因如此,性格判断可能会导致人们形成一些偏见或是不正确的认知。进而言之,性格特性的整理也可以突出一些现代社会的问题与倾向。到底思考性格问题会不会成为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呢?本书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与作者平时的研究内容不是特别相关,但是本书计划对这些点也进行重点关注。此外,本书由笔者在大学担任的课程“情感·人格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构成。

目录

何谓人的性格?
第Ⅰ章
  你到底是何种人?
  复杂而奇怪的“性格”
  古希腊“性格孤僻的人”
  像游戏主人公一样表达
  没有一瞬间胖好几公斤的人
  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吗?
  “决胜力强”在多大程度上可信?
  爱聊天、开朗、社交性……
  性格用语的整理归纳
第Ⅱ章
  表示人性格的五大特性
  性格世界的“BIG FIVE”
  耐受柠檬汁的刺激——外倾性
  易感不安和焦躁——神经症性
  思路灵活,爱好新事物——开放性
  顾虑“周围人的幸福”——宜人性
  关系寿命的性格特性——尽责性
  指引性格世界的指南针
  “BIG FIVE”之间的关联
第Ⅲ章
  自信满满的人、幸福的人——积极性格
  自信的人是什么样的?
  自尊心剧烈变动的人
  一直在失去的自尊感
  幸福感来自哪里?
  “总会有办法”与“不知道怎么办”
  适度乐观与轻浮草率
  恢复内心的力量——韧性
  对抗恶劣环境的五种方法
  五种创伤后成长(PTG)
第Ⅳ章
  容易在社会上“成功”的性格
  说“谢谢”与不说“谢谢”的人
  两种类型的好奇心
  两种类型的研究者
  能考虑新问题——何谓创造性?
  有毅力的人会成功
  战胜“棉花糖诱惑”的孩子
  “成功”的性格与“BIG FIVE”
第Ⅴ章
  自我意识过剩的人的心理——消极的性格
  一站在人前就会紧张
  在自己的额头上写个E
  想受欢迎,还是不想被讨厌?
  为何女性不太能看恐怖电影?
  具备作家与艺术家气质的人
  古代埃及人的“拖延症”
  在截止日期前才工作的理由
  消极性格与“BIG FIVE”
第Ⅵ章
  你身边的“邪恶三兄弟”
   — —令人厌烦的性格
  古希腊神话与过度爱己之人
  外倾性高、宜人性低的自恋者
  利用他人之人的巧妙手段
  心理变态的脉搏慢
  为何坏性格不消失?
  攻击他人之人的两种类型
  总是蔑视周围的人的恶习
  放任轻视他人是为了守护自己?
  “令人厌烦的性格”的复杂性
第Ⅶ章
  存在“好性格”吗?
  ——性格示意图的描绘
  从五维到二维
  绘制“性格示意图”
  灵活稳定的心理特性组
  自信满满“全是好事”吗?
  测定“内隐自尊”的方法
  灵活性与稳定性稍高的组
  创伤后成长(PTG)的不同
  稍欠稳定性的心理特性组
  被用到坏事上的“负面创造性”
  不稳定、灵活性低的心理特性组
  “好性格还是坏性格”论的偏颇
  欧美性格理论的局限与偏颇
第Ⅷ章
  社会希望的是什么样的人?
  “重视交际能力”始于何时?
  公司最重视的是稳定性与灵活性
  “自我认知”也与时俱进
  “理想的人物形象”过于宽泛的弊害
  “网络喷子”“键盘侠”的心理
  “死亡焦虑”造成轻视他国的机制
  智商为何如此受重视?
  自信的人、高智商的人只是数量相仿
  自信满满源于社会结构?
  产生痛苦的社会的原因
  篮球选手的身高、学历以及成功的关系
  吸纳“多样的学生”
  小提琴名手与游戏名手,让谁通过?
  高度社会化带来人类智商的提高
  不可能“职业棒球水平下降了”
  粗暴的中老年人?闹腾的青年人?
  大力水手的互殴与“文明化”的尺度
  认可多样性的社会

前言

  

    何谓人的性格?
    难以说清的身边事
    “那个人是内向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谈论的身边事。
    “这个孩子性格老实、憨厚。”
    宠物商店里,对小狗小猫进行说明,也用性格来描述。
    漫画、动漫、游戏的主人公,小说、电视剧的出场人物,也都相应地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最近,甚至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家的扫地机器人特别认真、聪明……”
    那么,当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什么叫性格?
    或许多数人在描述自己或他人性格时并无过多疑问,或者虽然认同是这种性格,但却无法明确描述。
    在就职面试或入学考试面试时,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性格呢?或者是否有适合表达自己性格的词语呢?也许你的表达中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词语,或者你的说明会缺乏连贯性。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都是坏人吗?
    在心理学中,以性格为研究对象的是人格心理学。“人格”一词与“性格”意思基本相同。在人格心理学领域,非常多的研究都以一直以来的各种性格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研究,那些性格特性正逐渐变得清晰。
    本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来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番整理。
    表达人的性格的词语数量众多。探讨如何整理这些数量众多的词语,也是这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目的之一。
    顺便说一下,“psychopath”(心理变态)、“grit(毅力)等词是表达具有特定特征的人群的概念。近年来,因书籍和报道经常性地提及这些词,笔者认为会有很多人知道它们。
    这些词是一种(广义的)性格用语,相关研究论文也见诸世界各地。但当被问及“何谓反社会型人格”时,多数人只能回答“总觉得是这种感觉”,或者与其他类似的概念相混淆。
    此外,人们或许一听到“反社会型人格”,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坏的性格、应该修正的性格”。但它真的是绝对坏的性格吗?反社会型人格会不会有一些“积极方面’’的特性呢?
    性格概念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于边界模糊。这是因为性格无法直接看到或触摸到。性格概念如此模糊不清,为何人们却又如此在意性格呢?这也是应该探究的大问题。表达性格的语言使用很混乱
    性格概念有很多内涵,有些概念表达了相似的现象而内在却有微妙的区别,有的意思有些偏差,有的意思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人格心理学用数值来表现这种“似是而非”的程度(即相似度)。笔者在本书中会尝试整理这种基于相似度的概念。
    有一个词叫“jingle-jangle fallacies”,它很难翻译,但如果勉强意译,可译为“杂混谬误”。这个词体现了厘清性格概念的难度,并且它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jingle fallacy。它表示的是不同概念却有同一名称,即被当作“同一物”的问题。考虑到难以理解,笔者在这里举例进行说明。
    例如,有个词叫“自我肯定感”。对于这个词,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的意义,有的人用的是“自己接受自己”的意义,有的人可能用的是“积极地评价自己”的意义,还有人可能用的是“积极预测自己的将来”的意义。这些意义诚然都是积极的自我评价,但内容却稍有不同。
    另一个是jangle fallacy。它的问题在于同一内容却有不同名称。
    “自我肯定感”“自尊感”“满足感”“乐观性”“幸福感”……这些词听起来都给人一种积极的印象,但是大家能否明确说明这些词之间的区别呢?
    例如,用“他是一个乐观的人”  “他是一个自我肯定感很强的人”来评价一个人时,意思相同却用了不同词汇。
    这样似乎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分歧。不过人们在日常对话中并不会对每个词汇的意义进行逐一确认,而只是把握对话的大体意义。
    在学术方面,上述两种谬误也应该限定在最小范围内。因而不可或缺的就是反复思考每个概念的内涵。
    心理学运用的是科学方法,因而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测定性格概念。(本书不涉及详细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请参照其他书籍。)
    通过测定性格,可以表现各个性格概念的相似度。如果有些情况下名称不同相似度却非常高,或者名称相同相似度却非常低,那么这样的谬误就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你是什么人?那个人是什么人?
    本书运用数据来整理性格概念,将会逐步清楚地呈现各种性格的特征。
    观察多种性格特征,能够加深对性格的理解,比如何种性格与何种性格的人很相似,其背后有何共通点等。
    准确、合理地使用性格用语,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自身。
    正确理解性格,对人们理解周围人的想法也非常重要。例如,人事负责人如果用错误的概念或者词语来评价公司职员的性格,就很有可能给整个组织带来恶劣影响。
    性格是含糊且无法看到的。也正因如此,性格判断可能会导致人们形成一些偏见或是不正确的认知。
    进而言之,性格特性的整理也可以突出一些现代社会的问题与倾向。到底思考性格问题会不会成为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呢?本书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与笔者平时的研究内容不是特别相关,但是本书计划对这些点也进行重点关注。
    此外,本书由笔者在大学担任的课程“情感·人格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构成。感谢每次课程提问的诸位同学,感谢为本书的出版尽心尽力的工作人员。
    小盐真司
    2018年8月